油价最新预测分析表图片-油价最新预测分析表

 不少人用颤抖的手

 打开了这篇推文

 是的

 油价继续涨!

 本年度的第11次油价调整

 将在周二(6月14日)晚24时进行

 截至10日是调价周期内的

 第8个工作日

 在此调整区间内

 国际油价不断刷新新高

 预测6月14日24时油价上调320元/吨左右,折算为上调0.25元/升左右,按一箱50升92号汽油计算,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3元左右。

 事实上,在6月14日调整前,今年以来国内已经历了10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呈现出?9涨1跌?的趋势,国内汽、柴油每吨已累计分别上涨了2330元和2245元,这也意味着,一辆50升油箱的私家车目前加满一箱油要比年初多花93元。

 这也意味着95号汽油离10元关口越来越近了。业内分析认为,如果在本轮国内剩余的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仍不能出现大幅下跌的趋势,本轮国内油价将继续大概率上调,也将成为年内的第10次上涨,国内95号汽油油价或将进入?十元?时代。

 业内分析认为

 如果在本轮国内剩余的计价周期内

 国际油价仍不能出现大幅下跌的趋势

 本轮国内油价将继续大概率上调

 也将成为年内的第10次上涨

 且国内95号汽油油价

 或将进入?十元?时代

 今年以来国内已经历了

 10次成品油价格调整

 呈现出?9涨1跌?的趋势

 

 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会持续多久?

 在林伯强看来,国际局势缓解,油价才能下降,不过短期内并不会有这种变化。?大家大概率要为好几年的高油价做好准备?。

 ?长期来看,石油价格会一直高企的依据并不充分。?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向中新财经表示,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如果世界经济不景气,那么油价高挺也没有太多的道理。

 他认为,国际原油涨价,并不是生产供应短缺的问题。?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没有大幅度下降,世界石油流向只是出现了局部重组的现象。?

 国际油价会触及调价机制上限的130美元吗?在林伯强看来,目前看,成品油定价机制没有受到严格的挑战。?当国际油价达到每桶130美元后,国内成品油将如何按照机制定价,缓解百姓负担,将真正成为一项挑战。?

 根据现有国内油价定价规则,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存在联动机制,但国内油价却并不会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无限?上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当国际油价继续上涨,但不超过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如高于每桶13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国际油价走高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国际能源价格统计网站(GlobalPetrolPrices)6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汽油价格由低到高排在第98位、柴油排在第80位,与全球平均价格非常接近。

 周大地表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我国石油进口成本提高,每年要多支出数百亿美元。但在现有定价机制影响下,国内油价变动能够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国际油价变动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林伯强也认为,与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原油涨价对我国经济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石油在我国整体能源中占比低于两成,而在欧美国家整体能源体系中,油气占比要超过六成。?中国能源主要是以煤炭为主,只要煤炭价格稳定,就不会出现太大的能源通胀问题。?

 同时,周大地建议改善?靠大宗低价产品做买卖?的贸易形式,同时综合措施,从战略上逐渐提高能源安全程度,降低或避免通胀型和突发型大宗商品涨价对经济的冲击。

 网友们纷纷直呼?太贵了?

 ?已经不敢开车出门了

 赶紧换电车吧?

 看似调侃

 实则是油价上涨

 冲击燃油车市场的真实反映

 

 6月14日24时油价上调请通知亲朋好友注意提前加油!

 

 综合:今日油价、、微博

未来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2021年即将结束,对于全球能源市场来说,油价的波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油价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波动。本文将分析2021年12月油价的调整情况,并探讨市场趋势。

1.市场背景

在开始分析油价调整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前的市场背景。2021年,全球经济逐渐复苏,能源需求增长,特别是石油需求。然而,全球石油供应依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疫情的影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产量调整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油价的走势。

2.油价调整时间表

根据过去几个月的数据和市场趋势,我们可以预测2021年12月的油价调整时间表如下:

12月1日:由于供应紧张和需求增长,油价有望上涨。

12月7日:OPEC+将举行会议,讨论是否进一步增加产量。会议结果将直接影响油价。

12月15日:美国能源信息署将发布石油库存数据,这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12月20日:随着圣诞节假期的临近,石油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油价可能出现波动。

12月31日: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情绪可能会受到影响,油价可能出现波动。

3.操作步骤

对于投资者来说,根据市场趋势进行合理的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操作步骤的建议:

了解市场动态:及时关注相关新闻和数据,了解油价的最新动态。

制定投资策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分散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石油品种和相关公司,降低风险。

控制风险:设定止损位,合理控制风险。

灵活调整: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投资策略。

4.市场趋势分析

根据市场分析师的观点,2021年12月的油价走势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供需关系:全球经济复苏将推动能源需求增长,但供应紧张可能抑制油价上涨。

地缘政治风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导致供应中断,进而推高油价。

疫情影响:新冠疫情的发展仍然不确定,可能对全球经济和石油需求产生影响。

央行政策: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全球经济和市场情绪产生影响。

目前的石油需求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预测法,是以宏观经济分析预测为基础,研究石油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及石油价格等的关系,并根据石油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石油消费。这类方法包括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法、能源消费强度法和人均石油消费法等。另一类是部门分析法,就是分析每一个石油消费部门的石油消费与本部门消耗石油的机具、产品等的相互关系,如汽油消费与汽车保有量的关系、化工产品产量与石油消费量的关系等,根据这种关系预测本部门未来石油消费的增长趋势,所有部门预测值的综合就是全国未来石油消费量。

这两种预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部门预测法的优点是充分应用了各部门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包括未来产品的市场需求、节能和能源替代等大量技术和经济分析,以及油价和行业技术发展对各部门未来石油需求的影响。这种预测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预测涉及各部门各环节的石油消费预测,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预测的误差都会出现在总体预测中,预测的综合误差就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预测的误差的综合,因此增加了误差的概率;另一方面,这种预测也不能考虑不可预见的事件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特别是对长期预测可能会造成更大误差。宏观预测法是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据进行预测,是以国民经济综合数据为基础,消除了部门之间预测可能造成的误差加和,过去曾发生过的不可预见事件的影响,替代能源、节油技术进步和油价变化的综合影响,适合于长期趋势的预测。

本次的中国石油需求预测是建立在中国和美国石油消费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的宏观预测。假设现在的高油价将使中国石油需求明显下降,石油利用效率不断改善;假设未来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强度沿着美国过去20年走过的道路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显著地降低。在此假设下,使用石油消费强度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两种宏观预测方法,取美国1980~200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值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作为中国2000~202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进行预测。

(1)根据石油消费强度法预测石油消费量。近20年来,虽然中国石油消费总量逐年增加,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却在逐年降低,石油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从1978年的0.6吨/1000 美圆左右下降到了2000年的0.18吨/1000 美圆,在22年里下降了70%。预测随着石油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也降持续降低。对照美国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和中国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发现,目前中国正处于美国198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水平,如果将美国的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整体向后移20年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图6.26),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将降到0.12吨/1000美圆左右,预计比2000年下降33%左右;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将降到0.10吨/1000美圆左右,预计比2000年下降44%左右。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预测,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为3.92亿吨,2020年为5.99亿吨(表6.1)。

利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预测中使用的GDP数据来自国家权威数据,石油消费强度数据借用美国数据,数据可靠性是相当高的。但是,预测的石油消费强度目标是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强度达到美国2000年的水平,美国目前并不是世界上石油利用效率最好的国家。目前美国的石油消费强度几乎比西欧国家平均高60%左右,更比日本高出1倍以上。如果以西欧国家作为目标,或者以日本作为目标,预测的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量将大大减少。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下降到西欧、甚至日本2020年的水平的可能是存在的,也有可能实现。因为未来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和替代都将更先进、有效。

图6.26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石油消耗预测

表6.1 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预测(石油消费强度法预测)

①2005年GDP来自国家统计局,2010年GDP来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20年GDP按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2020年间6.50%的增长速度预测。

②GDP以2005年平均8.19汇率折算。

③来自国家统计局简报。

(2)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法预测。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是石油消费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需的石油消费增长率。这是能源预测中最常见的方法,预测公式如下:

En=E0·(1+Tn·Gn)n

式中,En为第n年石油需求量;E0为起始年石油消费量;Tn为第n年石油消费弹性指数;Gn为第n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石油价格、节油技术进步和其他能源替代水平等因素有关,其中石油价格影响因素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各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也随之发生变化,石油消费较少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渐增加,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随之降低。石油价格的增长导致替代能源发展和节油技术进步,使石油消费下降,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随之降低。美国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世界石油价格较低时,石油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47%,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在0.5~1.0 之间。1973~1978年石油消费出现负增长,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为负值。1978年以后,美国石油消费重新增长,但石油在美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了40%左右,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相应的下降到了0.43左右。自“九五”计划以来,中国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一直处在0.5~1.0之间,2000~2005年,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71。在经历了2004年的高油价和能源短缺以后,中国加快了替代能源的开发和节油技术进步。根据前面分析,2010年以后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将明显回落。预计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弹性指数依次为0.62,0.55和0.43,相应的石油需求量为3.70,4.36和4.97亿吨(表6.2)。

表6.2 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预测(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预测需要使用基础年石油消费量、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等参数,这些参数由于来源不同差距很大。本次预测采用的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3亿吨是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经济增长速度数据也来自国家“十一五”规划,弹性系数取自美国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基本上排除了作者的个人因素,预测结果应该更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