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 历年-油价历年价格

1972年原油价格大约为$3.00/桶,但是到了1974年,原油价格上涨了四倍之多达到$12.00。中东战争始于1973年10月5日叙利亚和埃及对以色列的袭击。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持。因为这个原因,一些阿拉伯出口国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了禁运。阿拉伯国家削减了500万桶/天的产量。其中100桶由其他国家增加的产量所抵消。削减的400万桶/天的产量一直延续到1974年3月,代表了世界产量的7%。

如果还有对石油价格控制权从美国转移到OPEC的怀疑,那么在阿拉伯实施了石油禁运后便彻底消除了。原油价格在短短六个月之间上涨了400%,油价对石油供应的敏感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从1974年-1978年世界原油价格相对变动得比较平缓,价格从$12.21上涨到$13.55/桶。经过通涨调整的原油价格在这段时期保持稳定。

两伊危机:

伊朗和伊拉克危机导致了1979-1980新一轮的原油价格上涨。1978年11月-1979年6月伊朗革命导致了了每天200万-250万桶原油产量的减少。1980年两伊战争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原油生产削减了270万桶/天、伊朗减少了60万桶/天。与这两次事件相联系,原油价格从1978年的$14/桶上涨到1981年的$35/桶。

美国油价控制-失败的政策?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在战后的能源政策,这一时期的油价上涨幅度可能会小很多。美国对在国内生产的原油实施价格控制以期减轻1973-1974期间油价上涨的冲击。一个显然的结果是美国消费者对进口原油比对国内生产的原油多支付48美分。而美国国内的生产商则减少了相应的收入。

政策达到目的了吗?短期内由1973-1974原油价格高涨所造成的衰退减轻了。然而,它造成了其他影响。如果美国没有实施价格控制,那么国内的勘探和生产会大幅度地提高。并且原油高价将会抑制消费者的需求:汽车将会提高单位油耗的英里数,房子和商业建筑会降低对用油的依靠,工业生产将会提高它们的能源利用率。如果是这样,在1979-1980,美国会降低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由两伊战争引起的原油供应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大大减轻。

OPEC调控原油价格的失败

OPEC很少能够对价格实施有效控制。经常出现某一OPEC成员国违反协议的情况,而协议的基本要求是执行成员国的生产限额。1979-1980,面对不断高涨的原油价格,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不断对其他OPEC成员国提出警告,高油价将抑制对原油的需求。他的警告被当成了耳边风。日益高涨的油价在消费者中导致了若干反应:油绝缘装置在新房子中的应用、旧式房子提高了对油的绝缘、许多工业生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汽车提高了单位油耗的英里数。这些因素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对需求的影响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下跌。对OPEC不幸的是,衰退是暂时的,但是当石油价格降低,没有人匆忙地去移除房屋中的绝缘装置、没有人去替换高利用率的装备,许多对原油价格上涨的应对措施都是永久性的。

1986年12月OPEC设置的$18/桶的目标价格马上就在1987年1月被打破了。油价继续保持疲弱。随着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油价曾出现上涨,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油价进入了稳定的下降期,直到1994年以通涨调整的油价到达了自1973年以来的最低点。

价格循环出现了,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和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从1990-1997世界对原油的消费增长了620万桶/天,亚洲几乎增长了30万桶/天,从而推动了原油价格的恢复。

原油价格的上涨因为OPEC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的低估和忽视而突然停止。1997年12月开始,OPEC逐渐把它们的限额从提高250万桶/天到1998年1月1日的275万桶/天。亚洲经济出现停滞,1998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自1982年以来首度出现下降。低消费量和OPEC的高产量促使价格呈螺旋型回落。作为回应,4月,OPEC削减了125万桶/天的限额,7月继续削减了133.5万桶/天。然而至1998年12月,价格继续回落。OPEC于1999年4月继续削减171.9万桶/天的限额,才使得价格出现回升。

从1949年到2008的石油价格?

2008年06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

2007年11月1日

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

2007年1月14日

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

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

2006年3月26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

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

有谁知道1980年到2000年的国际石油价格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 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从2002年的每桶20多美元涨至目前的每桶140美元左右,6年间,国际油价涨了6倍多

历史石油价格走势

国际石油价格涨落变化非常之大,从1945-1973年仅1~2.5美元/桶,到1979年的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了1981年的2月的每桶39美元,1986年又降至13美元,90年海湾战争是油价上涨到30美元/桶左右,90年代后期有在十几美元左右的水平上下徘徊,从1999年1月的每桶10美元左右上涨到了2000年11月的每桶近31美元,12月份价格有所回落。

从1999年开始至今中国历年的石油价格有图表更好

石油被称为“黑色金子”, 是不可再生能源,全球存量日益减少,但需求却日益增高,加上重大历史事件对石油价格的影响,造成自2002年以来石油国际价格持续走高,最高时达到70美元/桶。由于价廉物美的替代石油产品没有突破,需求这一推动力不可逆转,预计将来石油价格将继续走高,并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将长期保持50-60美元/桶,甚至更高水平。预计人类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耗模式还将持续50-80年,之后逐渐被替代能源取代。

从历史上看,2002年前石油价格主要是受短暂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价格起伏非常大。但2002年后,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需求和事件共同作用,且主要是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当然,将来与主要石油供应国相联系的重大事件,势必也会造成石油价格大起大落,石油这根“经济神经”会 依然敏感。

再来看看“**金子”黄金的价格走势,有意思的是从2002年开始黄金价格也开始持续走高,与石油价格趋势一致。同样说明,全球经济发展造成持续的需求是价格上升的主因。但是,黄金价格走势相对平稳的多,说明全球事件对黄金价格影响不大,没有石油如此敏感。

其实,石油、黄金、煤炭、矿石等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其全球价格持续增加是一种必然现象。毕竟,发达国家是少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数,他们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然资源。由此可见,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要比发达国家的建设过程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全球资源竞争也比以往更加激烈。油价是怎样波动的?

世界历年国际市场主要原油现货平均价格统计(1999--2003)

2003年12月31日采集

年份 WTI 布伦特 迪拜 米纳斯 塔皮斯 辛塔 大庆 胜利

1999 19.38 18.06 17.38 17.97 19.02 17.54 17.90 16.80

2000 30.50 28.63 26.36 28.97 29.95 28.29 28.97 28.88

2001 25.89 24.45 22.77 24.10 25.35 23.23 24.02 22.22

2002 26.10 25.01 23.73 25.68 25.72 24.67 25.50 23.78

2003 31.06 28.83 26.78 27.00 27.13 26.33 27.02 25.54

每桶石油历史最高价

石油价格,不但是左右世界石油市场的众多因素和力量对决的外在体现,而且其变化又无时无刻不在重塑着世界石油市场的格局。虽然稳定的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但世界油价却从未达到过这种稳定,而是不断在波峰和波谷间震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种波动更为频繁,二次石油危机带来的高油价,随后是80年代中期油价的大幅下跌,引起了人们对于石油资源和能源问题的广泛关注。进入新世纪,世界油价又一度上冲8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石油价格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1861—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据BP能源统计,2006)

附表

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 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