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石油价格预测-未来十年石油价格预测分析
都说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加以节约使用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枯竭。然而实际上呢,现如今的石油非但没有枯竭,反而越来越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石油会枯竭吗?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时,著名的地质学家马里恩·金·哈伯特日提出了 石油将会在未来枯竭, 并且他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预测,画了一个钟形曲线图,在这张图中,石油产量将会在1970年左右达到高峰,之后会越来越少,直到枯竭。
最开始,他的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后来,地球上可供开采的石油真的变少了许多,于是人们将石油会枯竭开始大肆宣扬,深入民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石油开采量并没有真的减少, 又过了几年之后,石油的产量不断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上升。
在随后几十年里,由于探测技术提高,以及矿井开采难度降低,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可供人们使用的石油也越来越多,人们每年开采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美国还开发了页岩油,导致石油产量进一步提高,因此中东和俄罗斯才想要降低石油价格,抵制美国页岩油的开发。
也就是说,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石油产量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多。
而且,石油实际上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而这些物质含碳量极高, 是碳-氧循环中的一环。 也就是说,只要地球生物不灭绝,地球就能够持续不断地制造石油。由此可见,只要地球还有生物,石油就不会枯竭。
石油的储备量石油的储备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人类探测技术的提高而增加。事实上也果真如此, 最近这些年来,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逐年增加。
而且,很多油田被关闭并不是油田没油了,而是油层较深,或者是含油量不高,导致开采成本急剧上升。此时继续开采该油田需要较高的投资,但回报率较低。
而开采含油量丰富的、浅层的新油田不仅投资更少,而且回报率更高,因此很多石油公司宁愿关闭亏本的老油田,然后去开发新油田。
从这些来看,石油产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低,而是不断地提高。
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既然石油不会枯竭,那为什么各国还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呢?关于这件事,其实有两点重要原因。
首先是石油分布不均匀,而且开采难度不一。 在一些开采难度较低,且量大的地方,当地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石油;而在开采难度较高的地区,当地开采石油的成本就会显著上升。
虽然每个国家开采石油的成本不同,但是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开采石油成本低的更有市场,因为它即使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仍能够盈利,但其他国家却只能赔本。
因此,很多国家虽然也在开采石油,但开采的越多,亏损越多。但如果自己不开采石油,那相当于把经济命脉交给了其他国家,原因是别国可以通过断供石油来威胁本国经济发展。所以在一些国家,开发石油也不是,不开发石油也不行。
另外,石油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发生。而全球变暖又威胁着地球生物的生存,所以,联合国对各国的碳排放量有一定的要求。
正是因为如此,各国才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比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但是新能源技术想要完全取代石油,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原因很简单,一些设备无法连接新能源技术,比如:使用石油作为动力的车子,无法使用电能驱动。
另外,目前的新能源所提供的能量,还无法全部代替石油。人们还需要不断提高新能源的转换效率,提高能量使用率,才能够尽快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总结地球上目前的石油储备量,能够供人类用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在使用时会带来环境问题,所以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石油能用50年左右,这是小油瓶在课本上学过的内容,小油瓶也曾经一度深信不疑,但是大学选择油气类专业学习之后,认识也随之改变。小油瓶想说随着石油工业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提升,石油资源再使用100-200年问题应该不大,理由如下
1、广义石油资源包括哪些?大家通常说的石油是油气类资源的统称,根据储藏形式和油品的不同,石油资源可划分为两种:常规石油和非常规石油(重质油、稠油、页岩油、致密油等)。天然气资源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划分,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包括近10年来最火的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可燃冰等等)。
这些石油资源仅仅是人类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种类,或许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未知领域和未知区域发现新的石油资源种类也未可知。
2、现有认识程度下全球还有多少石油资源?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全球剩余的常规石油可采储量为4523亿吨,国内一般取1255立方米天然气=1吨原油,天然气已采出62.9万亿方约等于501亿吨,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为4381亿吨。
此外按照每年油气勘探提交的储量增加比计算,未来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达3065亿吨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提升,除常规油气资源之外,非常规油气资源也是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据统计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可采总量为5834亿吨
目前非常规油气中勘探成本最低,最有效益的就是页岩气了,在美国页岩气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了,相当于桶油28.3-42.5美元,已经做到了比中国东部老油田桶油成本还低,近10年来中国也加大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已经先后建起了涪陵和威远两大页岩气生产基地,据报道在鄂西又发现了地质资源量达11.68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资源。
除了页岩气领域发现之外,目前中国在海域天然气水和物(可燃冰)成藏理论创新与开发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7年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这种古老又年轻的资源开发能力了。为什么说可燃冰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资源呢,古老在于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久远,年轻在于人类对其发现和研究时间较晚,因此他又被称作未来能源。
这种未来能源潜力巨大,就储量而言,可燃冰非常丰富,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其有机碳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气炭含量的两倍。仅海底探查的可燃冰分布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3、石油资源可以用多少年?有了已知剩余资源量,再有每年全球资源消耗量,这就是个简单的计算题了
根据推算,全球剩余的石油可采资源量约为9000-10000亿吨,按照全球原油产量43.82亿吨推算,全球石油还可以开采200年时间;
按照全球5.3万亿方的天然气产量,全球天然气可采160年以上。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在当今能源 科技 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相信人类必定能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种类,有效提升目前老油田并不是很高的采收率,油气资源在近200年还能一直持久,像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很早以前就有所谓的石油枯竭论,或者是资源有限论。
其主要观点如下:
1)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2)人类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使用,用不了多久就会用完的;
由于石油对现代工业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石油还能用多少年?有人估计,如果现在地球上人不再勘探新的油田,且消费保持不变,那么还能够用50年(BP石油公司在2017年6月份发布了《2017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16年底全球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2707亿吨,比上一年增长0.9%,储采比为50.6年。)。实际上类似还有很多估计,大约是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实际上这种估计都是非常不靠谱的。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每年原油存储量增长比每年的原油消费增长要多的多 。
而且每年的原油消费都是变化的,比方说,近五十年来,原油的消费已经翻了很多倍,如果50年前估计的话,可能早就用完了。
比方说,1987年,全球原油已探明储存量930亿吨,全球原油产量为30.92亿吨,由此推出当时开采年限为“仅为”30年左右。而实际上,2017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已探明的储存量为2707吨,接近三倍。
2017年,原油的日均消费接近1亿桶,约为1300多吨 。
另一方面世界能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能源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替代。原油的重要性在下降。但 是中短期内,原油的地位不容动摇 。
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原油的边际采收成本正在提高,如页岩气;因为简单的油已经被采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很多都是采收成本更高的。不过技术也是在进步的,技术进步将会缓解这种情况。但是究竟能不能跟上速度呢?还不好说,但是不用太担心 ,能量是守恒的 ;
能源是一门学问,要想真的弄懂,还有很多要学习的部分。就个人来说就不用担心原油能不能用完了,反正这辈子是用不完的了。 发展中的问题自然会在发展中得以解决 。自有专家来解决这些事情。
正如著名的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在谈及能源转型的未来时所预言,“石器时代的终结并非因为石材的耗尽,而石油时代也将在原油枯竭之前终结”。
西南油气田马新华简历
10月30日,据报道,单单是创下世界历史上最为惨重的跌势这一点,还不足以让分析师相信,中国石油的股价终于触底了。
自从十年前在上海股市挂牌交易首日触及历史最高价位以来,这家中国国有能源企业的市值已经损失了大约8000亿美元——这个数额如此之高,以至于可以买下意大利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如果用100美元一张的纸币铺在地上可以绕地球31圈。
以不变美元计算,这是世界历史上股东财富遭受的最大规模损失。情况还可能只会变得更为糟糕。根据彭博调查分析师得出的平均预估,中国石油在上海交易的A股未来12个月还将下滑16%,下跌至从未见过的低点。
这支股票过去十年之间经历了中国一些大型经济政策的调整,包括政府致力于摆脱大宗商品密集型发展模式,以及着力抑制对于该股的投机炒作,之前正是这种投机炒作,使得中国石油在2007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市值达到万亿美元的公司。
考虑到十年来石油价格下跌44%,以及中国推动发展电动汽车的计划,不难理解为什么分析师仍然看空这支股票了。即便中国石油的股价高达12个月预估盈利的36倍,这一指标比全球同业高出53%,也无济于事。
“中国石油未来将处境艰难,”Asset Management One驻新加坡的基金经理Toshihiko Takamoto说。“人们为什么要买入这支市盈率达到30多倍的股票呢?”这家公司在亚洲管理着约8亿美元资产。
为什么要出台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和有关意见的通知
以下是马新华的发言实录:
马新华:我是来自中国石油勘探资源公司,主要负责天然气方面的业务,我报告的题目是中石油天然气即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我前面简单地介绍一下中石油的情况。我们去年的原油产量接近1.1亿,天然气617亿,同比增长13.8%,在全国占80%。本世纪以来中石油天然气迅速翻番,管道建设蓬勃发展,包括消费量不断扩大。进口项目的运作和进口气的快速进展,中石油的天然气进入快速发展。
我报告一共三个部分,第一个是近几年的主要成就,首先勘探,我们应该是储量进入的一个高峰期、进展期,我们有25个大气田,伴随着气田的发现,我们的储量明显上一个台阶,在1991年到1999年我们人均占了增长的1200亿左右,包括2000年以来八九年时间,我们平均年增长36个亿。我们累计探明储量接近3万亿,我们发现的储量主要的类型以低渗透。另外有些深层高压,开发产量上升,有617亿,占全国的80%,这是我们从1999年有163亿逐步上升到670亿,每年上升一个台阶。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放16%。天然气的油当量占原有的产量比例也是上升的,现在大概接近47%,这几年我们初步通过开发,我们建立了四类气藏的开发模式,少井高产、备用调缝,这个主要以克拉尔为代表,
第二个是井间接替、滚动开发,低渗低度的,主要以苏立格为代表的,还有防沙治水、多层合采,还有高压注气、保压生产,代表是塔里木的亚哈,这是我们主要开发的技术的代表,到目前为止我们年产十亿天的整气田大概就十个,上一百亿立方的只有克拉尔一个,我们目前已经建立了三个百亿方以上的主要是塔里木。第二个就是川渝,主要的特点是高寒流,还有长庆气区。这几个代表像塔里木的克拉尔气田就在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大山里边,这是沙漠,2004年投产产了107亿,我们还有三个备用的超百亿的气田。苏里格,目前探明的有6700亿,我们控制加预测达到了15000亿,规划我们在200亿左右,目前建成了80亿。还有一个川渝的一个代表,川东北的高寒流特点,目前这个气田跟斜风公司合作,大概明年可以投产70亿规模,这是勘探开发的情况。
管道的情况刚才贾总有简单的介绍,全国3.1万公里,应该比2000年翻了一番,中石油2.4亿公里占全国的78%,伴随着管道的建设我们销量也在快速地增长,这是中石油目前在市场上的,主要是长三角和西南、和渤海湾,加上一些其他的地方,主要是这三个地方。包括西北,这是近几年的主要成就。
第二个即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有这么几个标志,首先是储量将持续一个高峰增长。应该中石油目前拥有的地质资源在30万亿,可采资源12万亿,另外我们还有煤和气的资源,还有大量的液岩气和水污的资源。我们有三个有利的勘探区,一个是肃立个地区,有大概两到三万亿的地区,第二个是塔里木库车,大概有两万亿的开采背景,还有一个四川的梁平,还有三千到五千亿勘探的领域,是打红点的地方。未来十年我们中石油的规划年均探明储量在4000亿,利用翁氏预测未来十年探明在接近5000亿左右,中石油规划是4000亿,大概占全国的80%,产量我们也是做了一个预测,到2020年左右,大概我们的产量在2500亿左右,中石油在2015年大概是1200亿左右,2020年达到1500亿左右,我们规模引进天然气,进口的管道气应该是今年年底,从明年开始,我们将开始有管道天然气进来,中亚的管道项目我们总规模是550到600亿,明年就可以气进来,中缅管道100亿的规模,中俄管道也在加紧推进,2020年有望到800亿左右。
LNG,2015年大概进口80亿,这是我们中石油的,另外我们天然气的管道在未来十年我们将构建四大战略通道,一个西部的,一个是西南的,一个是东北的,一个是海上的LNG的,构建这么四个通道,完善三个通道的数配气管网,做一个初步的估算,第一个层次是骨干管道,大概十条结构,接近四万公里,第二个是支线和联通的管线大概八万公里,城市的配气网大概五万公里左右。随着规模的建设预计天然气的一次消费量大概有望10%,刚才贾总讲的6%,10%作为我们一个奋斗目标,预计加上中海油我们到2020年左右,我们总的供应能力在3200亿左右,我们中石油2100亿。第三一个就是伴随着天然气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我想有一系列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我重点在这儿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个问题就是气价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的气价偏低,2008年国内天然气的平均出厂价只有0.93元,相当于原油价格的21美元每桶,仅为它的18%,所以国际天然气贸易的价格远高于国内的价格。第二个情况就是将面临多气元的合理定价和推价的问题,必须加紧气价的改革,从明年开始中石油到中国的边境价可能在两块钱以上,输到我们中国中部地区价格在两块五左右,是目前长庆价格的两倍以上。这是第一个问题,价格的问题造成国内的销售有很大的问题。这个不改革下一步给销售带来很大的困惑。
第二个就是应急调峰,08年我们国家储气库只有15亿左右,还达不到消费量的3%,储气库主要的设施按照全球目前其他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的15%左右,美国大概在20%,俄罗斯在16%,我们需要加快我们的调峰和储备能力的建设,特别是储气库,包括我们的备用气田还要发挥LNG的调峰作用,另外我们发挥一些可用的用户。
第三个国内外气源需要统筹协调,国外天然气的大规模引进,从明年开始每年总体的增量在200亿左右,可能在国内短期出现一个供大与求的局面。我们下一个市场没有完全接受这个,国内的资源按照我们的战略考虑,应该给国外资源让路有限销售进口的天然气,在平稳供气上国内的资源以国外的资源做后盾,必须要有能力必须及时保证应急,这是我们的一个考虑。
第四个可发展技术比较要加快,长远的稳定供应比较要立足国内资源,因此必须要加大国内天然气的勘探力度,重新认识国内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天然气的愿景资源总体上是地质条件决定的,但是在特定的时间里边取决于工程技术和市场价格,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8年非常规天然气的达到了两千亿立方米,气价高是重要的因素,我们现在非资源气刚刚起步,应该加大力度。最后天然气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十年国内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将以四千亿放的速度高速增长,产量在90亿方,加强中石化、中海油的供应能力,全国的消费量每年增长200亿左右。未来到2020年,2030年我们有望达到增长目标10%,这是我们的目标,我的汇报就这些,不同意见请批评指正。
世界油气资源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出台《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和有关意见》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配套改革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保持一致的需要。首先由于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之间的调整不同步,那么等发改委参照制定出中准价以后,国内价格的上升或许要更高。其次,石油运输成本的变化,也是影响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第三,每逢电力紧张时,企业启动自备发电机,也将导致对柴油需求的飙升。例如,由于电力的影响,预计2007年国内水运客运周转量将增加8%左右,货运周转量将增加12%左右。但是,由于油价持续高涨将促使更多水运船只转向燃料油等替代燃料,而且内河港口还将受到铁路、公路、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等原因,水运柴油需求增加将继续有所放缓。结合燃料油替代情况估计,2007年水运柴油需求量增长2,5%~3,5%。最后,中国的油耗较高,单位GDP的石油消耗高出美国30%,高出日本2倍以上,这些都会对国内石油价格爬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配套改革是适应石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石油工业发展现状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生产量的不断增长已不能满足石油消费量的增长。从表面上看,中国1993年开始已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原油进口量已超过4000万吨,占国内原油总加工量的20%左右,而且进口量呈逐步扩大的趋势。据专家估计,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石油产量将维持在1,75亿吨左右。在排除中国石油进口的前提下,到时原油缺口会超过计划亿吨,也就是未来原油供给将有40%左右依(原作者:谭洪生)赖进口。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引导石油、石化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保证市场供应。
3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改革是适应加入WTO的客观环境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取消或降低原油或成品油关税,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允许国外跨国公司参与国内油品市场经营。这种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中国油价与市场接轨,使国内企业与国外石油公司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
4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改革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的需要。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从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石油、石化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希望你采纳。
石油涨价原因
北美、亚太地区和欧洲是世界主要油气消费区。多年来,美国油气消费居全球之首。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为非洲、亚太地区和中南美洲。199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40.57%,天然气占24.19%。预计到2020年,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油气产量都将出现下降,而油气消费又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因此世界油气供需地区不平衡性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油价的长期趋势将随石油供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一、世界油气资源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
油气消费现状
北美、亚太和欧洲是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区。据英国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统计述评》显示:2002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5.22亿吨,其中北美洲为10.65亿吨,中南美洲为2.15亿吨,欧洲和欧亚为9.25亿吨,亚太地区为9.92亿吨,中东为2.07亿吨,上述各地区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见图4-8。2002年美国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大国,消费量为8.94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5.4%。中国石油消费量为2.46亿吨,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7%,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图4-8 2002年世界各地区石油消费量分布图
天然气是世界上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矿产。2002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25355亿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了2.8%。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占世界比例见图4-9。北美和前苏联同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气区和消费区,美国、前苏联和日本是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图4-9 2002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分布图
二、油气消费结构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在1998年油气所占比重为63.8%,而1999年油气所占比重为64.8%,油气所占比重上升了1.57%。美国能源情报署对未来2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预测数据为:世界能源总的需求量年增长率为2.1%,2020年将达到300桶/日,折合油当量15×109吨/年。其中石油需求的年增长率是1.8%,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40%下降到2020年的37%;天然气的年增长率为3.3%,其比例将从22%上升到29%。另据美国两位学者(埃克米得斯和奥利格尼)预测,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将占到40%以上。
他们作出这种预测的依据:首先是燃料电池大量商业化应用,目前该项技术在经济上已经可行。其次是八国集团的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将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增加天然气的使用。第三是环境保护者的压力,天然气比石油更清洁,发热量更高。第四是国际天然气市场逐渐显露生机,欧佩克国家都对天然气给予更高的重视。第五是天然气的资源量广泛,其使用比石油更可行等。
据英国BP《1999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1998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是:天然气消费占2%,煤炭消费占73%,油品消费占23%,其他占2%。1988~1998年间,中国的天然气产需基本平衡。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天然气消费占4%,煤炭消费占67%,油品消费占21%,其他占8%。
三、油气消费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的消费与经济的增长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未来世界石油用1995~2020年间1.9%的年增长率,与GDP3.1%的年增长率相比,其增长弹性值为0.6。而天然气的同期增长率为2.6%、与其相比,石油的需求增长并不大,与整个能源需求的增长率基本相同(图4-10)。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情况的差别很大(见表4-5)。1995~2020年,OECD各国以0.8%的年增长率呈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现3.0%的大幅度增长形式。其中增长最大的是中国,年均增长率为4.6%,其次是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年增长率为4.2%,再其次的顺序是东亚3.6%,中南美洲为2.5%。
图4-10 能源消费取决于全球经济增长
(未来能源的消费量,单位:千万亿英制热单位)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表4-5 世界原油需求表
(据《国际石油经济》,2001.9)
估计非OECD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将在2010年以后超过OECD国家,2020年以后会进一步加大差距(表4-6)。
表4-6 各地区石油需求预测 (单位:百万吨石油当量)
(据《国际石油经济》,2001.9)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各地区和各国家对能源特别是油气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随着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世界油气供需地区性不平衡也进一步加剧。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有加剧趋势。从资源分布看,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个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82.3%,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72%。其中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64%,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25%。2010年以后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产量中所占份额将由目前的39%增至50%以上,世界石油供应将更加依赖中东。预计未来十年内,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地区的石油产量都将出现下降,而石油消费又都将稳定增长,势必导致石油供需缺口加大,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油气供需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1990~2000年,亚太地区地区石油消费量年增长5.4%,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2年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2002年亚太地区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3.19%,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1.17%,消费量占世界的28.1%,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本地区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未来我国石油国内供给的缺口将不断增大。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国内石油供给量将在1.77亿~1.95亿吨;2001年至2010年,平均增长率将在1.08%~1.81%。但国内石油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到2010年,国内需求短缺约1.17亿~1.42亿吨,需要从国外进口。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00年度国际能源展望》预测,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在未来20年内,天然气将是一次能源中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预计世界天然气的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达3.1%,2010年和202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3.49万亿立方和4.72万亿立方米(刘增洁,2001)。
21世纪中国天然气将进入新的发展期。200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已达到301亿立方米,占世界消费量的1.2%。在亚太地区天然气消费中仅次于日本和印度尼西亚。未来中国对天然气的消费将会不断增长,因为这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缓解石油供应的压力。
每年开采这么多石油,以后石油会枯竭吗?
分析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及落实我们国家应对的措施是急切的
国际石油价格,从去年开始,就基本上处于一种逐步上扬的态势。目前,世界石油的价格上升到每桶55美元左右。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世界石油有涨有跌,但是基本都稳定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
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年我们石油的使用量大约在2.4亿吨左右。其中,自己生产的大约有1.6亿吨,进口大约有0.8亿吨。进口量大约占国内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世界石油价格动荡和上扬,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是首要的,并且拿出切实立即可行的措施出来,是非常现实的。
自从前苏联在国家政治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后,美国就一直处于一种单边的国家行为之中。九十年代,美国对于世界还处于一种调整过程,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界之后,就变得更加有持无恐的地步。自从小布什通过一切手段上台之后,美国的内外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世界,基本上从势的大流上看,有三种力量存在着。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一股力量,一股是以苏联为首的力量,还有是那些不结盟国家的力量。随着原苏联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使得那个激烈碰撞的敌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美国对世界的单边霸权的形成和行为。今后,世界面临的是一个维护和平和破坏和平的力量对比之中,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
美国在维系和扩张着他的霸权的时候,是通过军事和经济来支撑的。因为从政治行为上,美国已经失去了让全世界相信他的政治基础和道德行为准则。在这几年,美国在自己对外的所有行为上,始终就是保持住一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准则。什么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的一切,都对美国的对外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约束。
在我们分析石油涨价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如果不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都是一种妄言。
美国目前维系和扩张其霸权的手段,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军事行为,一个就是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首先的,也是整个国家所有行为的基础。而隐含在这经济行为中的核心,就是美元体系。对外殖民掠夺的方式,美国已经从十八世纪的最原始手段,发展到今天通过美元体系的运作,来达到同样掠夺世界经济的目的。我们千万不要淡忘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这些年经济困境不断的南美经济,值得现在的中国政治家们好好研究和应对。特别是发生东南亚的经济风暴,我们国家更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对待。
美元体系的建立,是有历史时间过程的,是从英镑的世界地位上转承过来的。从英国的殖民历史,要研究出英镑建立的历史进程。并且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过程,看看美元体系是如何建立、转承和变化的。而目前石油价格上涨,其实是美元体系变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今天的世界石油的价格变动,不能再简单认为就是一个世界石油需求的变化引起了石油价格的变化。因为从这一两年世界石油生长和消费上看,世界石油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重大的矛盾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关系的是,那个维系这世界霸权的美元体系,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危机。只是在这个危机没有全面彻底爆发的时候,美国在通过一切手段在挣扎着。关于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关心的人可以通过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和这次世军石油价格剧烈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他们是严格不同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大多数国家都直接和间接地大量持有美元。也就是说通过美元的“坚定信心”,使得一些世界上很多人和很多的国家在相当程度上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而且,通过以美元为交易方式的金融衍生业务,又使得很多外国的投资者对美元的衍生交易物是通过美元去持有的。美元的货币及货币的衍生虚拟化,使得美国目前对于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放债行为。而这个放债的过程,美国是更本不希望偿还的。通过变换方式,可以使得那些通过物流方式获得财富的人,通过美元体系的转化,使得这些物流方式的财富在美国所得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泡影。比方说我是一个设备商,通过设备出口获得一个单位量的财富。通过美国的金融方式,获得一种虚拟于货币之上的衍生物以电子符号的方式存留着。当这个电子符号所代表的真正物流价值贬值或者成为袍泡影的时候,就是美国无偿地占有了一个单位价值的物质。对于国内来说,肉是烂在锅里,无外乎是今天左口袋的钱倒到右口袋,明天右口袋的钱又倒到左口袋,物流价值方向并没有变化。
所谓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包括热衷得不得了的世贸协定,说白了就是美国人所制定的符合美国人利益的经济秩序和规则。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有相当程度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领导层面上,为了一个所谓的协定还在那里欢欣鼓舞。不要说被冷静的国人所耻笑,就是那些获得最大利益者,在未来的历史当中都是不会有什么值得尊重的意义实现的,只是现在在一旁悄悄偷偷地乐着罢了。
维系着霸权,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维系霸权的代价,一个是维系霸权获得的利益。因此对于霸权的经济代价和收益,才是美国行为的真正准则。美国人从来是不会设计一个只有代价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在代价和收益之比上,收益率小了美国都是不愿意干的。这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侵略占领,就是盘算之后感觉到可以获得最大利益才决心做的。因为这个过程可以给他带来两个最大利益,一个是经济上的利益,一个是军事上的利益。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而军事上的利益又一次被人们所忽略和淡忘了。
至于代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人说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亡了一千多人,用美国人珍惜生命来证明美国这次战争是不值得的。这种论断是一片谎言,是最无耻的谎言。美国资本家从来就没有珍惜生命的概念,无论是对待世界人民还是对待本国人民,都始终是吸血成性的。所谓的廉耻,只是穿着礼物面对冠冕堂皇的公众场合的时候一副装神弄鬼的伪君子德行。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认识,就从美国两百年间的原始积累到现代发迹的过程中的事实中去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用他们所描绘的假象当事实去认证,而是用历史事实去印证这些丑陋无比的贪婪群体们。
这次世界石油的大涨价,首先要看看这世界石油的掌握着是谁。通过这次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那些持有美元的人和国家,还能说什么?而对于美国来说,无外乎是再多印点钞票,讲电子符号上的数字改大一点。就如同一口锅,获得每碗汤的代价是恒定的。但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锅里的骨头可以一直放在那里,但是加水的过程是不断的。现在的美元体系的维持,其实就是美国一个不断“加水”的过程。只要是体系维系着,美国的“汤”就在那里叫卖着,“水”也就不停地加着。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著名的人,坦诚希望国家也搞虚拟经济过程,我是不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美国通过世界石油的掌控来达到“加水”的目的的时候,中国如何应对,确实是值得关注的。
看了这些日子的报道,我觉得国家在一些行为上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再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国家希望通过不断扩大石油的来源及渠道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石油储量及开采上,采取一些急切的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和合理,也是应该的。但是从目前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和见效上,我觉得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共同去思考。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
目前国家措施上从报道上看,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开源上。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希望的方向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任何时候,中国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不能去这样做。前一段时间关于俄国的石油管道建设问题,别人怎样去做,我想那是一个别国的主权问题,我们无权干涉。问题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忘记了尊重,忘记了主权,变得忘乎所以。在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上,总喜欢从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在这所有的讨论中,我至今是没有看到一篇冷静中肯的分析文章。爱国主义要是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最严重的。而这种严重的伤害结果,还经常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因此,在对待象石油管道这样的事情上,我们要约束好我们自己,做一些共同促进发展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要替别人也想想。设身处地,并不是一种假设。强人所难,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在所有对外的关系上,特别是在石油这个问题上,中国在目前世界格局中,要看得更长远一些,要适可地超脱一些,尽可能去避免一些合作过程中的尴尬事情。不要在什么时候在所有的利益上都拼去力争,学会舍弃,是今后中国人应该必须掌握的。
第二就是如何使用石油资源上。从目前世界使用石油的状况来说,主要用途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工产品,再一个就是能源。目前世界上,相当多数的国家和人们,依然还是把石油当作一个能源来大量消费着。
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应该采取和世界上已经发达起来的国家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说石油的运用上,我们不应该主要把它当作一个能源来看待,它应该首先是一个化工原料,次要的才是满足能源的需求。别的国家是通过汽车轮子运转的国家,我们中国就必然要如此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吗?按照一般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中国达到这个标准不要说我们自己,就是世界也会带来一定的重大问题。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说和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发展标准的参照物的选定,有的时候是非常难的。但是正确的发展观,确实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所必须进行选择的
第三个就是远水不能解近渴。首先是在世界石油的采购上,随着大量进口,必然付出很多,这恰恰是别人在近期内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过程,手段阴险得很。再就是对于国内来说,任何矿物资源从勘探到开采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的。这个时候加大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对目前来说暂时起不到缓解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是我国发展所必须的,属于一个中长期解决问题的根本性目标,但是时间上不能解决近期的问题。
因此,国家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目标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段来解决近期问题,也是非常必须的。
目前面对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重点石油消耗工具,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内燃机车、飞机、轮船。因此从近期采取的手段来看,目标选择就应该从他们开始。
我建议国家在近期内尽快实施交通能源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收。原因是一味提高油价,必然要引起其他价格的变动,使得一些行业受到损害。通过对不同交通工具征收不同的税收,可以补偿国家和大多数民众所受到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首先是对汽车进行征收能源税。
可以将汽车进行分类,分类后还要分级别。比方说轿车类,根据轿车自身的标准划分为A、B、C、D。轿车A级别的,属于一个规定型号范围(以发动机和车型共同来确定)的,假定收取能源税一年两万元元。而轿车B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5万元。轿车C级别的,能源税年征缴10万元。轿车D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20万元。也就是说,级别不同,年征缴的能源税是不同的。这是也用不着限定一些单位购买什么轿车车型和级别了,买好车,就在能源税上多缴钱。你有钱买车,难道不应该缴税吗?
对于用来运货的汽车,可以根据吨位进行征缴。吨位越大,所缴税越少。但是在城市一个道路范围内,又要通过道路行驶设置,使得一般情况下不得行驶高吨位的货车。比方说一吨的货车,可能要象A级别的轿车一样年征缴2万元的税。而五吨的货车,可能只征缴15000元。十吨的货车,只年征缴10000元。而二十吨以上的货车,年征缴可能只需要5000元。一般农田使用的机械工具,可以按类计征。象收割机、播种机一类的,就不在能源税征缴范围。而对于拖拉机等,根据使用的范围和大小,适当征缴一点能源税,并规定不得从事营运范围。
征缴时限,以年为单位,在车辆年审之时一同办理,不得拆月、拆季收缴能源税。车辆一年之中不使用的,必须把相关车辆牌照及证件规存在法定部门。凡是没有缴纳能源税的车辆,一旦查出,除了补缴该年度的能源税之后,根据级别分别罚款0.5、1、1.5、2倍的罚款。比方说一辆B级别的轿车被查处没有征缴能源税,首先是补缴5万元的当年能源税,然后付罚款5万元。也就是说,级别越低,罚款越少;级别越高,罚款越多。
所有非国家武装装备车辆,都必须缴纳能源税,除国家认定职务人员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减免。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使用国家武装装备车辆的牌号偷缴能源税,车辆使用者必须按照刑法法则承担车承担法律处罚。比方说某国家单位甲领导的专车是武警车辆的牌照,一旦被查处,除了立刻罢免一切职务之外,还必须按照刑法法则进行处理。因此,增加相关的法律,是必须的。
第二就是对航空运输也适当收入能源税。
原来收取了一个机场建设费,现在可以加一个航空运输个人能源税,同时降低保险费。将保险费二十元变成五元,由保险公司收取变成民航替国家代收,赔偿由国家来支付。目前每张机票可以假设征收100元的能源税,根据具体条件由国家确定是否收取时间。
其他内河及海上航运,是否需要征缴能源税,到不是显得那么急切。至于铁路运输,可以征缴,也可以不征缴。即使征缴,一般意义要大于实际的征缴意义的作用。
还有就是对于车辆交纳能源数能源数能源税之后,在累计一个交纳年限后,要降低一个级别。比方说B级别的轿车,连续交纳五年后,第六年按照A级别的轿车交纳能源税。同样对于D级别的轿车也是如此,但是最低只能降一两个级别级别。如B可以降到A,但是C只能降倒B,而D可以降到C和B。
我们国家各种车辆保有量有数以千万计,如果落实能源税的工作做得彻底,一年下来国家的这部分税收大约要至少有1500亿以上,有可能远远大于石油直接税收。为此,国家在这部分税收的利用上还好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们不但要讲税收的重要性问题,还要在今后认真仔细研究国家税收的利用问题。
比方说现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及个体私营中巴,就是当地政府财政的一个重要支出来源。征收能源税之后,这些车辆除养路费、各种保险费等,就不能再交纳当地政府规定的一些营运费用了。否则就是一种双重缴费,会严重损害这些社会基层生活者的利益。另外就是所有的征缴对象的缴费标准必须是统一的,不得再出现区域差别。唯一的差别应该是在使用这部分税收上,根据经济差别分别按比例提出不同的税收用于地方支出。比方说北京经济发达,收缴的能源税是200亿,但是提取的比比例是20%,则北京政府支出的税收只能是40个亿。而西藏,征收的能源税可能是1亿,提取比例是百分之百,则当地政府支出的就是1亿。收取的越多,支取得越多,但是各地方的比例是不同的。剩余部分,就是中央政府直接支出的。
对于支出部分,必须是限定项目和地方。比方说只能是添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公司的车辆全部由这部分资金来解决,公共交通部门不再承担公共运输工具的购置。假如这部分支出全国每年有500亿,每辆车的购置费是25万元,则每年全国可以增添公共汽车20万辆。我想通过五年一个周期,全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定会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假如再每年从这个里面使用500亿用于城市地铁建设,按照每公里2.5亿元的造价,则全国每年可以建成250公里的城市有轨公共运输。十年下来,全国重大城市有轨总里程,不会低于2500公里。假设重点城市有轨历程平均是50公里,则至少有50个城市在十年里基本解决有轨公共运输问题。
我们假设国家这部分税收是1500亿,除了那两项之外,还有500亿,十年就是5000亿,这5000亿国家集中起来不知道可以干多大的事情。
目前,我们国家的全年税收在两万亿以上,增加能源税按照1500亿总量及收,增收比例大约不到7%。由于征收的对象是单位、企业、收入高阶层,所牵涉的百姓不是非常多。特别是这部分征收对象,基本上不会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和个人,所以不会造成国家基础有什么伤害。由于是按照车辆类别和级别等进行收取,老百姓是可以认同的。至于那些单位、企业,通过说明道理,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那些拥有个人车辆的富裕界阶层,肯定是要表示不满的,但是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对于这些利益群体,只要坚持下来,他们是会接受国家目前这种严峻的现实的。也就是说,面对目前国际上所形成的压力,可以变换成到单位、企业和一些富裕人员的身上。
这个过程,一定会在一定时间里使得车辆在一个范围减少,对汽车行业会有一个冲击和要求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这种能源税的方式,将过去那种不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东西,进行扭转,使得所有的发展过程都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实施。具体立刻就可以表现在部分类别的车辆需求减少,另外一部分车辆需求增加,短时间内一部分车辆会停止使用。由于短时间促使一部分车辆减少,公路建设压力会减少,燃料需求量在短时间内就会降低下来,价格也会降低。
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运输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如电力的要求会增加,煤炭需求会增加,轨道运输会增加,公共交通事业会打下好的基础。老百姓的大多数利益,通过公共交通的发展,会得到更多实惠和感受的。
目前,通过征收能源税的过程,手段是将进口石油的需求从8000万吨,通过半年左右时间能调整到4000万吨,或者使得我们国家石油进口量在数年里不再大幅度增加,也说明我们的使用手段基本目的达到。今后,随着发展,再针对一些使用煤炭的对象征税,我想中国的能源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下一步就是如何对资源税进行考虑了,比方说煤炭。包括煤炭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等企业,政府该认真好好地想想了。关停一些小煤矿为什么做得不得力,就是还没有从一种固有的利益思维中脱离出来。
我自己预测,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家一定会在资源的利用上,会通过税收和政策上采取手段的,我们期盼着这个过程尽快到来。
全世界都在大放水,未来10年,最赚钱的投资是什么?
石油并不会枯竭,但是人类如果继续毫无节制的开采石油的话,那么终会有一天可用的石油资源是会被开采光的。到那个时候,等到人类的不仅仅只是石油资源的问题,或许还会有很多的其他问题比如我们最关注的环境问题。
虽说到目前为止,已探明的石油资源还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的石油都是经过开采之后,到达了一定的数量之后,因为开采难度的加大,所以导致很多的资源在开采到一半之后便放弃了。并不是因为这里的石油不能用,而是因为技术问题。所以,现在虽然有很多的石油资源,但是可以使用的资源还是很少的。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大量的开采,并且毫无节制的话,那么即便地球上有很多的石油资源,最后也会因为被人类毫无节制的使用,从而导致石油资源出现枯竭的情况。而且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在未来随着石油开采难度的不断加大,对于石油开采的技术问题也会越来越高,等到成本增加候,石油的价格也必然是会不断上涨的。而现在虽然还在使用石油,但是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人们已经在开始寻找可以代替石油的资源,比如油气资源。
据报道,美国已经探明的油气资源可以供美国使用几个世纪,也就是说,在没有石油的情况下,油气资源可以完全代替石油资源。而且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现在的很多国家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未来的十年中,相信会出现替代石油资源的产品出现。
同时,煤炭、风电、水力以及天然气等资源的使用,减少了石油资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石油的消耗。再加上石油价格的不断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原油消费,激励新能源开发。
01
新冠疫情把全球折腾的够呛。
疫情最大的问题是打乱了人的预期。由于大家不知道疫情啥时候结束,市场啥时候恢复,就没有办法以此来安排投资和消费,这对一国经济、国际贸易打击都不小。
既然是这样,全球都争着实施货币宽松。美联储最狠,人家来了个“王炸组合”——零利率+无限量化宽松。
当然,人家也有这个条件。美元占全球支付市场的40%,全球商品定价系统中90%以美元计价,在全球大衰退背景之下,美元还是最坚挺的。
中国央行也挺牛,全球都在放水的时候,还是硬撑着不降息。
其实,这是好事。毕竟, 消费只是发展经济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因为在全球物品供给跟不上的时候,单纯依靠释放流动性来刺激需求根本没用,这样只能使商品涨价。
这就跟喝酒似的。我买五粮液喝是为了享受(目的),而我拼命赚钱是为了喝到五粮液(手段)。国家得想办法让老百姓多赚钱,而不是提供更多的五粮液。
所以,当中国复产、复工之后,政府一定要想方设法刺激经济,增加 社会 财富供给,这样的话,你不鼓励居民消费,他们也会主动消费的,谁有钱不会享受?
02
其实,监管层的一系列政策充分结合中国经济特色,我们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我查了一下央行网站中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3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在36.5万亿,而其中外汇占21.2万亿,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11.3万亿,这两项数据几乎占据了整个央行资产。
其实,无论有没有这场疫情,央行下一步政策的方向必须结合这两项数据的现状推进。
我们先看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部分资金在2014年之前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很低。
2014年的时候,老王、老郭们纷纷冲出国门“买买买”,国家也想办法把这些钱挡在了国门之内。因为这些企业家不是拿着自己的钱,他们很多钱都是从银行贷款的,他们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去“买买买”了。
现在想想,国家这么做太明智了。如果没有挡住这笔钱的话,美国股市最近这4次熔断,不知道得放“国有银行”多少血?
2014年以来,由于国内缺乏流动性,央行在收拾老王们的同时,央行开始发行基础货币,“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不断增加。
央行通过逆回购、再贷款、再贴现等方法借给商业银行钱。当然能拿到钱的都是“财大气粗”的国有四大行,由于城商行、中小银行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很难拿到这笔钱。
国有四大行拿到钱之后干什么去了?
把钱都借给居民买房子,借给房地产企业了。2008-2017年这十年,国有四大行总共产生252万亿贷款,其中个人住房贷款68万亿,房地产公司贷款19万亿。
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35%的钱变成房地产相关贷款,这样就使央行信用与土地绑定到一起,这才出现“稳房价”的政策。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若放纵房价上涨,只会造成房地产行业资产价格上涨,如果后期出现资产暴涨之后的暴跌,人民币信用必然暴跌,那可是大事情。
降房价也不行。因为,房地产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央行,央行人民币信用,人民币信用国家信用, 房地产已经成为人民币信用乃至国家信用之锚了。
最近两年,监管层千方百计要在房地产之外找一个稳定的“锚”。监管层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如定向降准、降息来帮助中小企业、支持 科技 创新型企业、搞新基建,但绝不全面降息,就是想慢慢换锚。
当然,管理层这么做是正确的。在新技术不成熟,市场投资机会少之又少的情况下,一旦全面放水,必然进入楼市与股市,资产价格必然暴涨。
我们再看看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
外汇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很大,这也使得前些年一些经济学家向政府建言,把外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挪出去。事实上,如果把外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踢出去的话,后果比较严重。
其他的不说,你看看“去美元化”的俄罗斯、伊朗,他们的货币贬值多少了?这是因为,美元仍是全球最稳定、可靠的资产,若是某个国家“去美元化”,相当于与全球最可靠的资产决裂,自己国家的货币自然大幅缩水。由于人民币信用与美元(美债)挂钩,人民币发行必须看美元的脸色,短期人民币可能会被美元牵着鼻子走。
不过,“中国制造”也是留住美元的一个杀手锏。
由于美国的去工业化,国内仅保留核心 科技 零部件的制造,其他都转移到国外,这使得美国的专利、创意之类虚拟的东西需要在中国变现。毕竟,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远超美国,中国制造在当今世界上的活力还是首屈一指的。
未来,相当一部分美元资产一定会来到中国投资。 因为对于资本立国的美国,不可能错过中国的内需与资本红利市场, 中国需要用好这笔钱,这对双方都是好事。
当然,我们一定要用制度保证美元是来投资的,不是来短期套利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来到中国货币池子中的美元不敢想歪点子,也不至于漫出水平面,造成通胀。
后期,美国一定会要求中国开放更多金融领地,为美元套利创造机会。
4月1日,我们也全方位开放金融了。国际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基金都可以进入中国进入服务行业了,甚至一些美国评级机构来到中国。
不过,美国肯定还不会满足。中美后续谈判过程中,美国肯定就利率、汇率市场化问题与中国交涉,估计双方得来回较劲。
其实, 由于货币的价值在于交易,而货币交易一定要保证币值的稳定, 目前央行政策抓住这一点。国家坚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管制就是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对国内控制通胀帮助很大。(“不可能三角”理论)
未来,若监管层能够保证“外汇”与“其它存款性机构债权”这两项资产不出问题,中国就不会出现恶性通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本营基本上稳固了。
当然,最近几天央行与统计局也发布了一些数据,其实这些数据没什么大不了的。
5月11日,央行发布了M2与M1的数据。M2同比上涨11.1%,M1同比上涨5.5%都创了最近2年新高。有人分析说,M2、M1数据说明央行扩张货币了,事实并非如此。
疫情期间的许多资金是休眠、不流通的,所以央行多发了货币。现在国家也复工复产了,后期M2、M1数据肯定要下来。
5月12日,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CPI数据。CPI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了许多,这跟猪周期往下走相关。
我们看到,能繁殖母猪的出栏,以及非洲猪瘟的控制,猪周期掉头向下是必然的,把猪肉价格刨去,估计CPI就回到1%左右了。
03
我们回到文章题目——今明两年无通胀。
我说今明两年无通胀,并不代表这就是好事。毕竟适当的通胀对经济发展是有益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在通胀中才更容易赚钱。
但是,从当前中国的情况来看,由于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尽管商品供给会慢慢上来,老百姓消费动力并不强,已经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即:市面上的东西多,愿意买东西的钱少(报复性存钱已经出现了)。这就跟人和面蒸馒头似的,面多、水少,面自然是干的,就不会出现通胀;面少、水多,就成面糊了,自然会出现通胀; 而现在的情况是:面多、水少,则无通胀。
因此我判断,今年不可能有通胀,明年大概率也不会有,估计通胀是2022年的事情了。(当然,引起通胀的原因很多,引起通缩的原因也很多,无论是支持通胀还是通缩,大家都可以找出依据,但是要做出正确判断,一定要分析核心问题,看清大趋势)
正如前文所说,通胀并不一定是坏事,要看通胀是何种原因引起的。
未来几年,如果通胀不是由房地产引起,而是由新 科技 引起的,那就是好事。这说明,中国的5G与相关技术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产生了,大家都争先投资,造成资产价格上升。但是,我估计出现新技术成熟后的通胀现象还得等3-5年。
不过,股市等不了那么久,股市是要打“提前亮”的。
未来十年赚钱的机会一定是在资本市场,普通人(包括我)老老实实在A股做多就行了,别总想着一日暴富,带着这种思想的人,早晚吃大亏,前一段的石油期货就是这么回事。
对于我们做金融的人来说,不了解的东西一定不要投资,这就是铁律。未来,中国股民老老实实呆在A股,尽量不要加杠杆,老老实实做多,其实机会还是不少的。
A股投资的首要方向一定是与ICT(新兴电子产业)相关的行业。 当然这些企业在过去也涨了一大波,有些已经涨到一两百了,不过还有不少低估的企业,等着我们挖掘。
同时,与高端制造相关的行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也值得关注。(大家想想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想想三代半导体氮化镓的研发)
其他的公司尽量不要碰,因为目前A股的隐形垃圾公司非常多。
我可以不客气地说,中国有3/4的上市公司以后都不能碰,未来他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差。特别是一些与新兴产业搭不上杆的民企上市公司,不了解尽量不要碰,否则会的很惨。这些公司里面的猫腻太多,后期他们都会兜不住的。我不瞒大家说,我就是一家民企上市公司的董事,里面的事情我门清。
如果有相对激进点的投资者,可以关注 新三板精选层 的机会。这个板块其实有100多家净利润在1亿以上的好公司,细心挑好会有非常大的回报,当然要先达到新三板的投资门槛才行。
我就说那么多吧。
再次强调:我只提供投资方向与方法,不推介股票,大家也不要发信息询问哪些股票可以买,不好意思。
2020,通胀休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