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或迎来六连跌停的原因有哪些-油价或迎来六连跌停的原因有哪些呢
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可大幅降低我国进口原油的外汇开支,并直接带来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和百姓生活开支减少
淘汰的企业因油价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残喘,新能源项目则受到打压,不利于经济整体转型升级。
汇价:反弹,在美元持续走强、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的大背景下,人民币“绝地反弹”可有效防止跨境资本过快流出,对稳定宏观经济有重要意义。
今后一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波动加剧或将成为常态,我国外贸企业应及早应对。
农产品价格:倒挂,2014年粮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呈现全面倒挂态势。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国内外价格差平均达到每吨600元左右。
影响股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谢谢!
受原油价格战的影响,周一全球股市尽黑,塑料期货也全线走低,前两日上调的塑料报价,今日悉数回调,涨转跌只在一瞬间,而一切的导火索直指国际油价。上周五,OPEC与俄罗斯谈崩,无法达成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协议,周六,沙特就立马发动“全面油价战争”,大幅调低其不同级别的主要原油定价,削减的幅度至少是20年来最大。
②据相关新闻报道,沙特国有油企——沙特阿美,在欧佩克+大会后就宣布了第一个营销声明。声明文件显示:4月卖往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4-6美元/桶;4月卖往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7美元/桶。此外知情人士也透露,4月沙特的原油产量可能会从本月的约970万桶/日增至1000万桶/日,沙特推出的“自杀式”石油运动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而随着原油价格的暴跌,化工期货震荡走低,其中包括塑料期货,今日,L2005低开跌停,PP期货暴跌,受此影响,塑料现货报价也呈现震荡回落,PP市场拉丝价格大幅下探,华东、华北、华南地区拉丝报盘探低150-250元/吨不等,PE线性价格也下调50-100元/吨,场内心态低迷,需求疲软,成交惨淡。
③那么后期原油市场走势如何,对塑料市场的影响又有哪些?首先就原油市场走势来看,业者多认为略显悲观,因为二季度,OPEC+如期增产,国际原油供应将大幅增加,此外,海外新冠肺炎加速蔓延,原油需求减少,因此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之下,原油价格跌势可见。并且权威研究机构高盛也下调了二季度与三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下调至30美元/桶,并警告布油可能会跌至20美元/通左右,可见,短期原油走势不容乐观。
④那么随着原油价格的下探,塑料市场走势将如何发展呢?从当前塑料期货走势和塑料现货报价情况来看,原油大跌,塑料市场缺乏成本端支撑,且在下游复工速度依然缓慢的背景下,PP、PE价格有大跌预期。但长期来看,无论是PE市场还是PP市场,其行情走势都将回归基本面,虽然当前基本面情况不太乐观,但是随着下游需求的陆续恢复,基本面情况会有好转。从PE市场来看,3月中下旬基本面或有改善,供应上近期有多套装置检修,其次因卫生事件影响3-4月PE进口量也会减少,需求上3月中下旬棚膜需求将集中爆发,需求会大幅增多。PP方面,虽然库存仍处于相对高点,但目前国内PP装置处于小幅检修周期,并且受新冠肺炎扩散影响,口罩需求增速加快,对聚丙烯有利好影响,其次PP下游复工在即,刚性需求也会逐步恢复,因此PP基本面上也有向好预期。PVC方面,因为国内PVC主要以电石生产工艺为主,需求端主要受管材、型材等影响,因此油价走势对PVC市场影响有限,PVC行情相对较为乐观。
⑤综上,受原油暴跌、期货震荡回调的利空影响,短期PP、PE塑料报价弱势下调,但对PVC行情影响不大,PVC价格延续窄盘整理。长期来看,PP、PE市场走势仍将回归基本面,且随着下游复工刚性需求的恢复,油价走势对PE、PP行情的影响将逐步弱化。
国际原油价格和影响甲醇期货价格吗
一、宏观分析
1. 宏观经济变量
(1)利率
实际生活中的利率有很多种,与企业经营和人们生活最密切的就是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目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控制的是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表明中央银行的意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之大。最近的一次变动是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通常认为利率的提高对股市起到负面作用。首先,存款利率的上升使得存款收益更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倾向于从股市撤出资金进行储蓄(要理解在银行存款也属于投资,安全性高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贷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的筹资成本,增加了公司偿债的难度,盈利就相应减少;另外,房贷款利率的上升将使得一部分投资者从股市上把资金撤出来用于偿还房贷。以上的种种原因都造成股市资金的分流,股市资金的供给下降,如果将股票视为产品的话,对股票这种产品的需求就下降,根据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促使股价下降的压力很大。1993年5月15日和7月11日,央行两度提高利率,上证指数受到打压从1000跌落到几百点,股民损失惨重,而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两度降低利率的结果则刺激股市急速上升。
但是上面这种传统的利率与股价的关系也要结合经济周期进行分析。3月18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并没有使得股市应声而跌,反而在震荡整理中小幅上升,加息也不可能彻底扭转当前蓬勃牛市的大方向。究其原因,在经济处于繁荣增长的阶段,社会需求旺盛,企业利润增长很快,甚至完全抵消利率上升所造成的融资成本增加;在繁荣期,投资者对股市也强力看好,存款利率的小幅增加不足以吸引投资者转向。尤其我国目前处于全球经济的亮点,10%左右的增长率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眼光。资金面始终充足,小幅加息必然难以抑制股市的走强。反观日本,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十几年的经济衰退中,利率降到极低也难以振兴股市。
对于经济景气,一国居民深处其中必然有所体会。在经济相对不稳时,加息或减息就会起到重大的利空或利好作用,而当经济的繁荣或衰退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间取得共识时,利率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2)汇率(人民币汇率)
汇率对原材料或产品涉及到贸易的上市公司影响很大,同时汇率也会引导国际资金的流向。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我国目前股市的繁荣离不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从直观上理解就是1美元只能换到更少的人民币。我国在2006年7月21日宣布汇率制度的改革,在此之前汇率一直停留在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附近,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汇率弹性加大,波动幅度也加大,目前人民币汇率大约为1美元兑换7.8元人民币,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还在持续。
汇率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上市公司股价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 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而原材料不依赖于进口,则当本国货币升值时,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价格上升,不利于本国产品的销售,而原材料成本不变,企业盈利下降,股价下跌。反之,当汇率贬值时,股价将呈上升趋势。
② 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而原材料依赖于进口,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国内产品销售价格不受影响,而原材料成本下降,盈利上升,股价上升。反之,当汇率贬值时,股价将下降。
③ 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原材料也不依赖于进口,那么汇率对销售收入和原材料成本的影响都比较小。
④ 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原材料也依赖于进口,这实际上就是国际贸易中"两头在外"的情形,本国货币升值会降低产品销售收入,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也会下降,汇率对利润的影响倾向于两种力量的互相抵消,最终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3)货币供应量/信贷资金的控制 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供应量主要有三种M0,M1和M2。M0仅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M2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单位其他存款之和。央行对M1和M2高度关注,监测经济运行。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这三大政策工具来操作。法定准备金率是近期比较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就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账户的资金,它占存款的一定比率就是法定准备金率。该比率的提高将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减少,从而间接地控制了流向股市的资金总量。需要说明的是,政策上不允许信贷资金直接流入股市,但是考虑这样一种情形:在信贷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打算购买住房的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贷,从而将自有资金投入股市,而一旦信贷资金收紧,房贷难以获得或贷款规模较小,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富余资金投入股市,减少了股市上的资金总量。政府每次彻查违规资金入市的消息通常会导致股市的小幅下挫。
(4)通货膨胀率/加息
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一国物价上涨的程度,通货膨胀率越高表明物价上涨得越厉害。通货膨胀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要视情况而定。
① 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增长,而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
②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每年以50%的速度以至更快地贬值,这时人们将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以期对资金保值。这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股价:其一,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其二,经济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一方面筹集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价格等成本飞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③ 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也就是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因而某些公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与之相应的是获利公司的股票上涨;相反,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下跌。
另外,较高通货膨胀率通常会引发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
2. 国内经济政策
在我国,政府调控股市的政策通常会对股价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大的方面讲,政府针对股市的政策主要有发展股市和规范股市两种。1994年7月底,证监会"三大利好政策"出台,上证综指在短时间内从300多点上升到超过1000点,成交量放大几十倍。1994年9月,政府开始清查透支行为,并把"T 0"交收制度改为"T 1",上证指数在4个交易日内暴跌300点。
近期股市上最重大的改革就是2005年下半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长久以来困扰我国股市最重大的问题就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股票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而不能流通,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一致。股权分置改革就是采用对价(可以理解为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等方式使非流通股流通起来。首先,这一政策使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取得一致,实现了与国际股市的接轨,从长远看对股市的健康发展起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一改革也被认为是当前股市走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从短期来看,非流通股股东(称为大非和小非)在当前股市较好的形势下的减持冲动也要充分考虑,尤其是非流通股所占比重较大的上市公司。
政府针对房地产和债券市场的政策也会影响到股市的表现。比如政府认为房地产过热而采取打压措施的话,原先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就有可能转而投向股市,从而推动股价的上升。
重要***针对股市的讲话也会反映出政府对股票市场状况的评价和看法,研究者也通常以此为依据预测政府将要对股市采取的政策。
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会影响具体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对于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行业,其股票价格会被推高,而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股票价格会受到不利影响。例如,国家对交通运输、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的产品和劳务进行限价,将会直接影响到公用事业公司的盈利,并使这类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
3. 国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
国外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会对当地股市产生影响,美国、欧洲、日本、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与我国股市的联动性很高。2007年2月27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二",这一天,沪综指狂跌268.81点,跌幅8.84%,创下1996年1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深成指跌797点,跌幅9.29%,接近跌停。从中国A股市场开始,世界主要股市上的指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中国股市影响世界股市的开始。
引起股票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原油价格对甲醇期货的价格有一定影响。甲醇(Methanol)又称羟基甲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甲醇可以用以制烯烃,国际上原油也主要用于制烯烃。原油和甲醇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原油价格过高时,市场会转而用甲醇代替,从而提高了甲醇价格;当原油价格下跌时,市场用原油为原料制烯烃,则降低甲醇的使用,从而降低甲醇的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03-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从政策.资金.国际环境等等来找答案.这是不错的.尤其是政策因素的影响.永远是伴随着股市运行的,资金就更不用说了.有资金流入.股市当然上涨.流出即下跌了,国际环境--包括汇率.主要股票.期货市场价格变化.战争等等都会影响到国内股票市场.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重要的一点:股票市场具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
股票的买和卖.其实就是买卖双方的心理博弈.成交价格是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所有的因素最终都通过买卖双方的心理反映到价格上来.所以.股票市场的运行是以市场信心为基础的.是市场心理的具体反映:低买高卖.快涨回调.急跌反抽.这都能解释为:市场上取得某种共识--平衡!虽然在股票市场中.不平衡是常态.但是偏离平衡太远了.它就要回归平衡.就象钟摆一样.这就是规律.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作用.你可以打破趋势的进程.但不可以改变趋势.这就是规律的作用!例如:上升趋势中.1996.12底由于沪市上涨过猛.中央发了个文件.造成连续三天大跌.绝大部分股票三天内以跌停收盘.但是市场该涨的还是要涨.不会因为政策因素而转向.97年上半年一直继续在涨,同样.在2242点以后.下降趋势出现后.政府也多次出台了救市政策.但是均未奏效.原因就是市场还没有回归到位!
简单而言.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也有市场其本身的运行规律.有些时候基本面因素影响大一些.更多的时候规律所起的作用大一些.
对于大盘而言.高位容易形成头部.低位容易产生底部.
应该说.市场的高与低是相对的.原来的高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低位.同样.原来的低位也可以变成高位.但是在一个时间序列(一波牛市行情)里.高的就是高的.低的就是低的.有人要问:为什么不能创新高?问得好.资金停止流入了当然就不能创新高了.又问:资金为什么停止流入?答:因为觉得市场价格在高位.没有盈利空间.再问:如何判断市场在高位?答:市场心理影响到市场信心.
在股票市场上混的.都或多或少想从过去探知现在.从历史推导未来.那么.大盘的运行轨迹.时间.关键点位.支撑与压力等等.都会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判断.因为市场相信:历史会重演--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高位和低位.而主流意见就是真理.
头部因资金不再流入而形成.底部是资金流出萎缩而产生,头部与底部之间是趋势.
当空头趋势形成时.资金在流出.持币者是不会介入的.只有在资金流出枯竭时.也就是成交量萎缩时.资金才会大规模入市.并且一举扭转趋势.
确定多头趋势以后.在没有形成头部之前.它会继续上涨.资金会不断地流入.
需要明确一点是资金与趋势的关系.
资金在空头市场末期的流入.改变了市场的趋势.使之由下降转变为上升.由此看来.适乎是资金在主导着趋势.其实不然.市场不平衡是常态.在空头运行地极点后.市场已经具备反向修正的条件.资金乘势入场形成合力.趋势形成后又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将市场推高.如果资金是在多空平衡点上入场会怎么样呢?会形成盘整.也就吸引不了其他资金进来.所以说.资金和市场的关系是.两者互相影响.但是先有趋势后有资金.(这一点.在楼市也适用.政府总是以为房价高是抄家的缘故.其实房价不涨.谁去抄?)没有趋势肯定没有资金.
资金是影响股票市场涨跌的直接因素.但是.决定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是市场信心.
人的心理活动影响了判断.判断决定了行为.行为又导致了后果.
如果觉得上面说的还有点道理的话.现在做个小测验.
1.假设你有一笔钱要投入股票市场.在综合了轨迹.时间.成交量等等历史因素后.你认为在什么点位介入比较保险?(安全第一.盈利第二原则)
2.如果觉得目前的点位是底部.那么现在的成交量是否已经达到萎缩的地步?也就是说:资金流出枯竭了!如果真的是.当然离底部不远.如果否.就慢慢地等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