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国石油今日油价表查询-宁夏中石油油价今日价格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
1.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1.097,天然气储量接替率4.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资源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资源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外围、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采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采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资源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油当量。
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4%,比3年前增长了21%。
2.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16亿吨,增长4.8%;中石化加工原油1.46亿吨,增长4.6%。
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为11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汽油产量为2408.3万吨,增长4.81%;柴油产量为4605.17万吨,增长2.53%;煤油产量为333.45万吨,增长4.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1.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2546.0万吨,增长1.37%;柴油产量为6161.58万吨,增长5.83%;煤油产量为635.40万吨,下降4.15%(表1-1)。
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941.2万吨,增长22.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9.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15.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4.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
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
注:①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煤油数据略有出入;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6年的燃料油产量为626.1万吨,比上年增长10.7%。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表1-2 2006年中国乙烯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
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43.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
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
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资源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资源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23.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12亿吨,增长6.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7.8吨,同比增长16.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
4.国际合作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
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31.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
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采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
目前,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资源国对石油资源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
5.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
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
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资源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
6.科技创新投入加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97项,获得授权61项。
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1.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
中石油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计划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
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计划投资23.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
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
1.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为1085.57亿吨,其中陆地934.07亿吨,近海151.50亿吨;地质资源量765.01亿吨,其中陆地657.65亿吨,近海107.36亿吨;可采资源量212.03亿吨,其中陆地182.76亿吨,近海29.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
2.油气资源分布不均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在北方。这种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资源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资源量30.7万亿立方米
3.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5亿吨,比2000年净增1.24亿吨。
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4.原油采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
俄罗斯的原油平均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采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采,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6.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我国最大的油田和中东国家比怎么样?
经历了国庆长假,10月10日24时,国家发改委将开启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在此前的“第七跌”之后,这一次国内油价或将继续下调。
受国庆节假期影响,国内成品油调价停更,新一轮油价调整统计依然保留在第七个工作日的数据。据卓创资讯测算,截至9月30日第七个工作日,国内参考原油变化率为-3.72%,油价累积下跌约145元/吨,折算成公升价下跌约0.11-0.14元/升。
按照这一调整幅度,车主加满一箱50升的油箱将能节省5.5-7元;油耗方面,以月跑2000公里,每百公里油耗为8升的私家车为例,油耗成本将减少17.6元左右。
与此同时,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今日油价网披露的数据发现,自从国内成品油价实现“第七跌”之后,除重庆、广东、广西、海南、西藏、云南以外,其余省份的92号汽油价格均低于8.20元/升,而宁夏、陕西、新疆92号汽油价格甚至跌破8.10元/升。
这意味着,按照当前油价预测下调趋势,假如10月10日国内油价按0.11-0.14元/升的幅度下跌,宁夏、陕西、新疆三个省份的92号汽油价格或将跌破8元/升。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进行18轮调整,共计“11涨7跌”。油价在涨跌互抵之后,汽油累计涨幅为1770元/吨,柴油涨幅为1530元/吨。
由于国庆放长假,成品油价预测周期拉长,在此期间全球原油市场也出现新动态,推动了国际油价的上涨。
在隆众资讯原油行业分析师李彦看来,如在今后三个工作日中,国际原油价格涨势较猛,不排除下跌趋势转为搁浅的可能性。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国际原油市场方面,由于投资者对全球能源需求持续低迷的担忧愈发强烈,进而看衰了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前景。
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国际油价累计下跌已超20%。
根据经合组织(OECD)九月底发布的中期经济报告显示,能源和通胀危机有可能愈演愈烈,并在主要经济体引发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幅度或将大于此前预期。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2.2%。
受此影响,在此轮调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前期呈现震荡下挫模式,WTI、布伦特原油期货累计降幅较大,迎来9月份以来较为罕见的大跌,WTI原油更是跌破了80美元/桶关口。
然而,这种下跌趋势并未持续下去,为了稳住不断下滑的油价,“欧佩克+”再度启动大规模减产,国际油价也立竿见影地强劲反弹。
当地时间10月5日,“欧佩克+”在维也纳召开部长级联席会议,决定自2022年11月起,将该组织的石油产量在8月的产量水平上下调200万桶/日。这一减产量相当于全球原油供应总量的2%。
沙特能源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表示,本次实际减产幅度约为每天100万至110万桶,这是对西方国家大幅加息和全球经济疲软作出的回应。
关于“欧佩克+”即将大幅减产的消息,带动了国际油价连续三天上涨。
统计数据显示,10月3日-5日的三天内,WTI原油期货价格从79.49美元/桶,上涨至87.76美元/桶,累计涨幅10.4%;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87.96美元/桶,上涨至93.37美元/桶,累计涨幅6.2%。
李彦分析称,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场对石油供应趋紧的预期和对经济增长前景悲观以及石油需求的担忧继续博弈,促使国际油价在合理区间内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考虑到地缘政治和冬季欧洲能源供应问题,以及受“欧佩克+”加大减产幅度的影响,预计全球油价第四季度将有所走强。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月末以来,欧洲能源价格受俄乌冲突影响始终居高不下。由于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不断飙升,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在过去12个月飙升了550%,电价一年涨近10倍。
对此,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随着冬季的到来,欧洲地区燃料短缺危机或将进一步加剧,柴油、汽油和煤油同时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而这将进一步推升能源价格,并增大通胀压力。
“如果天然气价格持续很高,会促使更多人转向使用石油,但是在‘欧佩克+’加大减产幅度,能源供应减少、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接下来原油价格存在上行的可能性。”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宁夏有母亲水窖吗?
跟中东的?土豪国?没法比!我国的大油田大约只相当于?土豪国?产油量的零头。随着产油大户?沙特阿拉伯的原油生产设施遭到不明来源的无人机空袭,沙特的原油产出立刻锐减一半,国际油价也因此?跟着抖三抖?,本周周一国际原油价格高开,最高涨幅接近20%。中东的海湾国家是真的?富得流油?,而作为他们发家致富的宝贝?原油,我们国家的大油田一年可以产出多少呢?
根据2017年世界各国的原油日产量数据我们可以窥见一斑,美国虽然不是世界上原油储量最高的国家,但凭借其开采技术先进和石油替代品产量大(生物乙醇、天然气和页岩气),高高占据原油日产量榜首,为每日1305万桶(7桶原油大约相当于一吨),沙特虽然这几年原油减产,但仍有每日1195万桶,而中国呢?
我国面积虽然广阔,高居世界第三,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油国?,人均原油占有量世界倒数,虽然油田数量不少,但富田不多,开采量每日仅350万桶,下面介绍我国的排名靠前的几大油田,通过沙特为例,来分析一下大约是?土豪国?沙特的多少零头。
第一:长庆油田提起中国的油田,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大庆油田,但和大庆一字之差的大庆油田却是中国产油最多的油田。长庆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著名的能源大市?鄂尔多斯就位于这里,在1970年长庆油田开始初步勘探,2007年产油仍不及大庆和胜利油田,但随着预计石油储量勘探结果的走好,2012年长庆油田的日油气储量达到历史最高点,超过大庆油田正式成为中国的第一油田。
长庆油田目前的油气日开采量在86万桶左右,中国产油最高的油田油气面积横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五省区,仍然只相当于沙特阿拉伯油气日产量的7%不到。
第二: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相信所有人都听过,位于黑龙江大庆市的大庆油田曾经是中国的第一油田,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彻底打破了?中国无油气?的谣言,大庆油田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占地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千米。
大庆油田的开采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地质学家李四光通过近4年的地质考察,发现了黑吉辽地区拥有大油田的证据,在地质学家黄汲清的支持下,1955年地质部开始对松辽平原开战石油踏勘。大庆油田保持高产油量超过数十年,截止到21世纪初,仍然可以维持每日75万桶的产油量,但近年来产油量稍微下降至每日69万桶,大约相当于沙特日产量的5.7%,如今储油量较为乐观,还能维持10余年之久。
第三:胜利油田胜利油田曾经是中国的第二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等8个市28个县内,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开发建设接近50年,陆续发现69个规模不等的油田,原油最高日产量发生在2004年,为每日52万桶,截止到2012年,胜利油田连续17年原油年产量在2500万吨以上,大约相当于每日产油47万桶,仅为沙特日产量的4%左右。胜利油田靠近渤海油田,油气储量较大,目前胜利油田已经逐渐开始向渤海的海底区域的钻探方向发展。
总体看来,我国原油产量较低,以探明的油田发展稳定期仅在10年至15年左右,近年来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这一问题亟需得到解决,如加大进口、能源转型都是可行的解决方法。油价上涨影响经济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油价大涨
有。。。
宁夏:“母亲水窖让俺山里人变了样”
本报记者 马富春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16日 04 版)
在宁夏南部,有个叫彭阳的县城,当地许多年过半百、目不识丁的农村老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却认得三个字——“中石油”。这是因为,在当地,“中石油”这三个字就刻在村民家中新建的一口口“母亲水窖”上,朴实的山里人明白这个道理——吃水不忘打井人。在他们心里,恩人的名字,就叫——“中石油”。
曾经苦难的吃水记忆
2012年,深秋的彭阳山区,层林尽染,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在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山上的庄稼大多都已收完,勤快的人家已开始打碾,粮食陆续入仓了。
前两天刚做完农活,2012年山里雨水多,家里种的玉米和小麦都收成很好,丰收的粮食堆满了窑洞。古老的窑洞前,平整的水泥地院子里,没有一根杂草。79岁的老人陈秀英安详地坐在院子中间,静静地晒着晌午的太阳,看着儿媳妇王秀萍做家务。
48岁的王秀萍来到这个院子已20多年。她种着30亩地,养育了4个儿女,照料着一大家人。
早上,勤快的王秀萍把家里彻彻底底打扫了一遍,又搭上到房顶,用新扎的扫把仔细地把瓦缝间的杂物清除了一遍。秋收期间,周围打场的人家多,屋顶落了不少杂物,王秀萍知道,再不彻底打扫屋顶,一下雨,水窖里储存的水就不干净了。
“多亏了这水窖,在以前,哪能这样洗衣服。”王秀萍利索地从位于院子中央的水窖里打水。她说,以前吃水很困难,要翻山越岭,去山沟里担水,一个月才能洗一次衣服,有时候甚至几个月才能洗,大家身上的衣服都脏兮兮的。
在长年干旱、雨水奇缺的彭阳山区,年降雨量仅有350~550毫米,而蒸发量却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此,由于流水切割及长期盲目垦殖,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群众的生存条件极差。在这块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上,地里庄垅的收成只能靠老天的眷顾,没雨水就意味着这一年的生活就此没有着落。在水源奇缺的山塬上居住的山民,有的人一辈子只洗过两次澡,一次是生,一次是……
“鸡叫半夜的时候就得起身,真是苦了。”说起翻山越岭担水的事,在大山里过了一辈子的陈秀英感慨万千。
小时候,陈秀英就担着两只木水桶,翻过山到沟底担水。沟里的水是积下的雨水,长时间不下雨,水就少了,为了能担到水,天旱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陈秀英经常天不亮就出发了。从小石沟村翻过两道梁,再到阳山沟底,陈秀英每次担水,回来时已快到中午了。
在彭阳农村,像王秀萍家这样,为了吃上水,费尽力气,翻山越岭从远方担水的情况比比皆是。
彭阳县草庙乡草庙村75岁的老农民张登川还记得,小时候担水,“担子把肩膀磨得出了泡”。
张登川说,自他记事起,村里人吃水都要到很远的沟里去,每次都浩浩荡荡的,每天早上,担水成了村里人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后来,村里人集资打了一口水井,山里缺水,井有13丈深,需要放很长的绳子,才能把水绞上来。每天早晚,村里老小都会出现在井边,争着打水,有些人家还把牲畜赶到井边来,打水饮牲口。
彭阳县罗洼乡薛套村也是一个吃不上水的大山里的小村子,薛套村周边没有水源,多少年来,村民们为了吃水,都要到10公里外的李寨村去拉水。
“一立方水五六块钱,租大桶每天10块钱,来回的车费50多块钱。”这些年,村民周凤明心里有一本账,每个月全家用水需要花掉二三百元,这还要节省着用。近年来,油价不断上涨,周凤明深有感受,自己家中吃水的花费也在不断增加。
“农民吃水,不但费时,还花费大。”周凤明说道:没有水,就养不了牲畜,山里种田需要畜力,养大牲口用水就更多。如此一来,农民用水的花费成了家里的一笔重要的开支。
吃水不忘挖井人
“现在驴都不下沟了。”看着儿媳妇王秀萍一桶一桶从身边的水窖中取水,在大山里担了半辈子水的陈秀英很是感慨。
几年前,中国石油给村里捐助修建了一批母亲水窖,陈秀英家受到资助,中国石油资助了1000元用来采购砌窖用的砖石、水泥,自家出劳力,在彭阳县妇联、水利等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建成了一口50立方米大的水窖。为了解决水的来源,当地政府又资助每个建成水窖的家庭硬化院子。
为了将雨水集存起来,修了母亲水窖的家庭一方面将院子里的水路直接接入窖中,同时,他们也在房檐上按上管道,将房顶上的雨水通过管道引入窖中。这样,每逢下雨,家中所有能积到的水就完全进入到母亲水窖中。
自从家里有了水窖,王秀萍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去担水了。这一切,陈秀英看在眼里,热在心里。“***对我们好着哩,要不我们还能坐在院子里就吃上水。”陈秀英由衷地说。
“进去喝一口,进去喝一口。”记者来到张登川家的时候,老汉正和儿媳妇一起打场,聊到吃水的事,年迈的张登川很是兴奋。
张登川告诉记者,为了吃水,村里人想尽了办法,但都没能彻底解决问题,直到中国石油捐助的母亲水窖建起来,将房前屋后的水储存起来,吃水才有了保障。
彭阳县妇联主席韩淑兰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国石油先后分两批给彭阳农村捐助母亲水窖2000口,金额达188万元,数千个家庭受益。
有关研究表明,在严重缺水地区修建集雨水窖,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解决缺水之忧最简便、最经济、最实用的办法,一口容量36立方米的水窖加上一个配套的硬化集雨场和简单的防腐处理就能解决一个3~5口人家庭一年的人、畜安全饮水,如果拥有两口水窖,他们就能发展一亩庭院经济作物,从而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
母亲水窑汇聚大地之爱
2007年以来,在全国妇联的领导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社会募捐活动,多方募集善款,设立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基金,号召全社会为缺水地区捐修混凝土构造的水窖。
热心公益事业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了解到宁夏中南部缺水地区父老乡亲的饮水之痛,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宗旨,全力践行社会责任的中国石油立即行动起来,在集团上下广泛开展“情系母亲水窖、助力新农村建设”大规模募捐活动。
“捐出1000元,就可以建一口集雨水窖,解决一家人的饮水问题,撑起一个家庭的生存和希望!”一场浩大的募捐活动以雨后春笋之势,从北京中国石油集团总部向遍布各地的中国石油各企业展开,石油人以极大的热忱向饱受干旱之苦的同胞伸出了一双双无私而温暖的援手。
中国石油下属的宁夏石化公司、宁夏销售公司以及长庆油田的职工大多来自宁夏及西北地区,他们深知家乡缺水之苦,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员工们踊跃捐助,用行动表达对家乡的支持和对乡亲们的关爱。
2007年以来,中国石油捐助的万眼“母亲水窖”中首批2000眼水窖落户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带着石油人的深情,当地第一批800口、第二批1200口“母亲水窖”相继建成,世世代代为了吃水吃尽苦头,喝不上干净水的大山里的农民从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这辈子从没吃过这么好的水,党的温暖我们记在心里了。”75岁的张登川发自肺腑地说。
在彭阳山区农村,中国石油集团资助建设的“母亲水窖”每口容积50立方米,集雨便捷,水质清澈,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纯净水”。“母亲水窖”空间大、储水多,山里人再也不愁吃水了,还能用来浇菜地、养牲畜。
“以前吃水都困难,更不用说还种菜。”王秀萍家的院子里,有一块地方腾出来种上了各种蔬菜,需要浇水的时候,她从窖中取水浇灌。如今,王秀萍一家人顿顿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陈秀英老人说,“有了中国石油的资助,母亲水窖让俺山里人变了样。
为什么国内油价总是跟着国际油价上调,但很少有随之下跌的时候?
根据这项备忘录,两大企业与南非索沃公司合作将在陕西和宁夏建设两座煤炭间接液化工厂。在全世界石油紧张的情况下,我国石油替代已提上日程。 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百姓生活少受影响呢? 石油涨价导致连环影响 石油涨价的影响形成这样一个链条:油价上涨通过进口、零售等影响消费;又通过成本和效益影响投资;通过环境和成本影响出口。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石油集团的专家严绪朝说,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看,油价上升将使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 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油价研究室主任单卫国说:“油价上涨不仅增加了国家外汇支出,而且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影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 价格上升,还会形成对消费的抑制因素。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专家单联文说,比如汽车消费———如果油价上涨,买车的人会减少,进而对汽车消费形成制约。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会受到很大影响。 采取多项措施降低影响 “短期最该做的是让消费者感受到油价上涨特别重要。”发展研究中心的冯飞说。中国石油集团的专家严绪朝认为,针对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查开采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国家石油安全方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孟春认为,我国需要建立的相应机制是:加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在国际采购中加强协调,争取对我有利的价格;建立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应对各类风险。 在法律层面上,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曹耀峰建议,国家加快石油天然气立法进程,建立健全政府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使用等全过程的管理。 但更多专家关注的是我国中长期对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是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除石油外,应当努力发展天然气、核能、水电等,建立能源的多元化格局;积极探索煤变油技术的市场化;继续推行石油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燃油效率;提升我国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的影响力等等。 与专家们相呼应的是,国土资源部有关加强加快勘探开发的报告被批准;三大石油石化企业承担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私营企业不声不响地进入到石油炼化甚至储备领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快推动我国“煤制油”替代项目的落实……各项应对措施正在落实中。 冷静判断世界石油形势 世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权威机构分析,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立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0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8.2%,储采比高达82年。 中石化经济咨询专家朱和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 “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且比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战略专家说。 孟春认为,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上升。总体看,油价走高是长期趋势。近期看,被扭曲的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回落的空间十分有限。
明天油价92汽油下降吗?
2021年初,国内油价连续五轮上调后,第六轮成品油调价传来好消息!由于原油市场对欧洲各地新案件激增的担忧日益加剧,实物市场也出现明显疲软迹象,上周国际市场油价创下今年以来最差周表现。同时,本轮国内汽柴油调整有望迎来2021年首次下调!
本月底3月31日,国内加油站油价将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下跌!
根据调价期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测算,此次汽柴油每吨降幅已接近300元,这相当于实施下跌调价后,主要考虑到不同类型成品油的品种和地区差异,全国加油站汽柴油零售价每升下跌0.18元至0.21元。
国内油价调整后,车主去加油站加满一个50升的私家车油箱,可以省12元左右。具体调价时间定为月底3月31日24时,还剩6天时间。预计下周三国内加油站油价迎来年内首次下跌后,上海、天津、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95号汽油价格将回落至6元时代。
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上涨受阻。即使反弹,也没有持续。这主要是因为推动原油市场的主要因素不好。一方面,欧洲新的防疫限制和缓慢的疫苗接种可能会减缓燃料需求的恢复。另一方面,产油国石油供应充足,使得原油价格缺乏动作性。
小编提醒广大车主,国内油价调价窗口打开后,油价调整的结果是由整个调价期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所决定的。因此,预计目前汽柴油降幅不会保持不变。如果下半周期统计时间,国际市场原油均价进一步下跌,那么国内成品油调价降幅将再次继续扩大,最终汽柴油降幅将延续,汽油、柴油降幅甚至将超过300元/吨。
最新原油市场基本面分析:利空消息持续,跌势可能延续。
在当今原油市场的供应方面,小编注意到,有消息称产油国原油供应充足,沙特阿美石油设施遭到袭击并未影响石油供应,从而导致油价下跌的风险。需求方面,近几天,许多国家的疫情可能再次上升。一些欧洲国家实施了新一轮封锁,降低了经济快速复苏的可能性。然而,疫苗接种的缓慢恢复将推动燃料需求。
会下降。
汽油、柴油油价全面下降,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全国各地92号汽油、95号汽油、98号汽油下降有希望最终不涨。
全国各地 92号汽油、95号汽油、98号汽油、0号柴油最新油价表。
北京,8.65,9.21,10.19,8.39,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上海8.61,9.16,10.16,8.32,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江苏8.61,9.16,9.84,8.29,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江西8.6,9.23,10.73,8.39,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辽宁8.62,9.2,10.01,8.23,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河南8.66,9.24,9.9,8.32,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湖北8.66,9.27,9.98,8.33,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甘肃8.65,9.23,9.8,8.23,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内蒙古8.57,9.15,10.04,8.2,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天津8.64,9.13,10.35,8.34,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重庆8.7,9.19,10.36,8.39,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福建8.6,9.19,10.16,8.33,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山西8.59,9.27,9.97,8.41,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海南8.66,9.24,9.9,8.32,2022年03月28日。
河北8.64,9.13,9.95,8.34,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宁夏8.54,9.02,10.28,8.21,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湖南8.59,9.13,9.93,8.41,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吉林8.61,9.29,10.12,8.25,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四川8.74,9.34,10.15,8.37,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西藏9.51,10.06,11.22,8.86,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黑龙江8.67,9.26,10.5,8.17,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新疆8.58,9.22,10.2,8.23,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云南8.79,9.44,10.12,8.4,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安徽8.59,9.18,10.01,8.38,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山东8.63,9.26,9.98,8.34,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广东8.66,9.39,10.53,8.34,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广西8.7,9.4,10.23,8.39,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陕西8.52,9,10.05,8.22,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浙江8.61,9.16,10.03,8.32,2022年03月28日至29日。
注:汽油、柴油价格表单位:人民币元/升,以上汽油,柴油价格仅供参考,请以加油站所在地实际油价为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