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定价机制弊端-国内油价调价机制制定的大神

东营地区 利津石化 5000 胜华炼厂 5070 海科石化 4970 广饶石化 5000 华星石化 5000 垦利石化5020 中海石化 4950 富海化工 5270 海化集团 5050.... 由于各炼厂生产装置的差异,客源流向的不同,使得市场柴油价格各不相同,价差较大,油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市场需求也均表现出不同反应,炼厂出货情况反应各异。目前地炼部分炼厂针对不同客户所拉吨位,给予一定优惠。 华南市场汽柴价格平稳。昨日部分地区中石化高标汽油价格滑落对市场未有明显影响,市场反应不大。华南90#汽油仍是严格控销,市场资源不多。柴油则明显趋紧,中油出货很少。据了解近期下海油轮将陆续靠泊广东,汽柴油紧张局面可望缓解。受调价配套措施相继落实到位和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提振,有关再度调价的传闻又起,但多数业者心态仍较为平和。 广东茂名地区受物价部门价格检查的影响,各单位成品油对外出货较少,市场成交量明显不多,交易显得平淡,中油公司汽油少量出货,柴油停批,中石化公司柴油价格高挂,社会单位基本处于观望之中,各单位成品油对外报价保持稳定。中石化90#汽油停批,对外报价为5700元/吨,93#汽油报价为5900元/吨,0#柴油报价为5300元/吨。中石油90#汽油报价为5440元/吨。

我语!文真是做不下去了,求大神们解答

被此公司挖过,最终没去。

本人是metal trader,排名前几的答案对此公司的介绍已经非常具体了。需要补充的是最近几年由于QE的天量资本输出以及信息透明化,当代的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已经脱离了1995-2012这个大宗超级周期的野蛮生长的阶段。目前的大宗行业,已经不是传说中的低调闷声赚大钱的行业了,现在贸易量仍然是天量,利润却已经是今非昔比。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你从世界上任何一个主流港口运一船油去另一个主流港口,一定亏钱。现在简单的拼信息优势从贸易环节赚钱已经非常艰难,不得不加入一些的因素,或者就是拼早年买入的廉价资源(现在的油田矿山的价格已经非常高)才能获得利润。

油品行业,gunvor之所以有目前这样的市场地位,主要是依靠在俄罗斯的关系取得了特殊的渠道,这种渠道是其他贸易商所无法取得的。但是由于目前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打压,gunvor也是慢慢的有些式微。而传统的石油贸易商投资油田也是有非常高的风险(当油价剧烈下跌的情况下很多高难度开采的油田是完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所以gunvor也向除了油品以外的行业扩张,希望增加多样性。他们今年在上海和新加坡设立了新的metal team,模仿mercuria去年的老路,还是非常有野心的。

总的来说,这个公司可以算是一个重要的,但是和主流油品贸易商有些不同的一个偏门贸易商。

求大神指教,M2/GDP低于70%的规定出自美国哪一部法律?

好久没做语文题了,大学都毕业了,不过我不知道我找的算不算语病,就是感觉读着不顺,所以改一下词语什么的,要是不对,你就随便看看,毕竟我也好久没做过这类的题了,想起高中时候做语病类的也是很头疼的说~~

21题(1)由于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使很多经营者都预计成品油价将上调。把预期改为预计

(2)都希望能够在调价之前囤货 (3)然而,在资讯分析师李丽看来 要不把对改成在要不把这句改成然而,对于资讯分析师李丽来说

22题 (1)烟花璀璨将再次在2010杭州国际烟花大会分会场的运河上空绽放 把作为去掉

(2)在燃放后面加个将 改成燃放将再次点亮千年运河的夜空(3)届时三大燃放区将同时燃放烟花共16万发

专家似乎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已经从褒义词变成了褒贬词,究其原因无非是专家越来越多,而忘记了慎言的道理。久而久之专家在公众心目中的“专”就必然遭到质疑。在微博时代我遇到过几次比较明显的错误,比如:某专家在5月声称油价报收75.67美元,比如又专家把美国混淆战略库存、商业库存,比如有专家认为美国M2/GDP不能超过70%的法例。而我对此的态度也由善意提醒改变到任其发展了,因为提醒不但无法帮助专家改正,还会遭到“你怎么可能比我懂”的白眼。

在信息时代,任何公开言论都需要充分确认是我面对媒体的座右铭,依靠记忆、依靠经验是会随时闹笑话的。我不敢说在所有公开的文章中没有错误,但至少不会出现“核心”错误(错字还是非常多的…)。当然或许是我没有专家的自信,因而面对类似美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查阅资料。当然我没有看到任何美国法律规定M2不准超过GDP70%的条款,而世行的资料显示从78年只12年的34年里,美国超过一半的时间M2/GDP在70%以上。

如果要用一种简单语言解释M2,我会说:钱的总量(M0)加活期存款(M1)加信托、定存等准货币就是M2广义货币供应量。我想稍稍经过思考,别说专家就连普通公众也不会说出M2/GDP限制的问题。首先,我们无法知道未来的GDP数值;而经济形势的预期决定了M2的重要组成部分 - 准货币数量,两个未知的情况下又怎样制定M2/GDP限制呢?虽然简单描述并不精确和专业,但我想更容易令大家明白M2的意味。

那么M2/GDP是否就能够真的显示一个国家货币是否超发呢?如果单纯以比值计算,那么卢森堡、塞浦路斯、香港一定是货币超发最严重的地区;纵使欧元区国家M2/GDP也达到了180%,而中国2011年是167%,美国为83%。如果M2/GDP越低越好,那么非洲国家大部分都能将比值控制在30%以内。相信很多人都明白数字只是数字,虽然不会说谎却各有各的含义,过于相信数字无疑会得到糟糕的结果。

如果有个国家的人每赚10块钱就都花2块存8块,为了保证社会有足够的货币供应,印钞是必然结果;如果有个国家的人每赚10块用11块,政府仍然开足马力的印钞,印钞当然是导致通胀的罪魁。这两种结果都将导致M2供应量提升,但却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在发达国家,经济运行平稳而通胀速率也大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在该区域生活的人大多在进行财富积累,那么M2/GDP一定是较高的;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维持了30余年里,通胀速率达到20%以上的90年代初,M2/GDP仅在70%左右。